时间:2003-11-18
冷冬须防呼吸道疾病
伴随着秋末冬初的一场大雪,今年冬天已经提前走进我们的生活,人们将有可能重新迎来阔别13年的“冷冬”。为此,记者走访了解放军第306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彭文鸿博士,请他介绍了冬天容易出现的呼吸道疾病。
彭博士讲道,在冬季或季节变换时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中呼吸道疾病发病最多。呼吸器官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呼吸运动来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只要呼吸停止4分钟,即可造成临床上的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复杂,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据统计,呼吸道疾病占各种内科疾病的1/4,特别是肺部感染,居老年人所有感染性疾病的首位。
我国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除肺癌外,死于呼吸道疾病的在农村死亡人数中占第1位,城市占第3位。这是由呼吸道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外部环境中的有害因子(微生物、致癌因子、过敏原、尘粒等)均可随呼吸进入体内,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吸入2万个细菌。其它原因还有环境的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等。在冬季,由于气温与气压的变化,冷空气进入呼吸道以后,会产生刺激作用,使黏膜下血管收缩,吸入空气湿化不足(温度愈低,含水愈少),导致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障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以及机体抵抗力降低,使上、下呼吸道的“盾牌”作用减弱,为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另外,寒冷的空气还可使人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抵抗力降低,更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载体主要有三种:1.微生物附着在尘埃上,随灰尘在空气中悬浮散布;2.附着在人咳嗽和打喷嚏时从鼻腔、口腔喷出的飞沫小滴上;3.附着在空气中蒸发后形成的“飞沫核”表面,悬浮在空气中。这些均可以被入直接吸人体内而发病。
哪些呼吸道疾病“喜欢”冬天
彭主任说,冬天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普通感冒、肺炎,以及由细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5个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10%~30%,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播及面广。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发热通常持续3~4天,可伴有全身酸痛、咽喉痛、流鼻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病人的主要症状和流感很相似,但程度要轻得多,特别是鼻腔分泌物增多是感冒的特征性表现。鼻涕开始为清水样,以后变成粘稠状,或呈黄脓样。病原菌往往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比如受凉、淋雨雪、过度疲劳)时迅速繁殖而致病。
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患病的是老年人,则称为“老慢支”。我国的发病率在冬季尤其是气温骤降时可达10%,年龄越大越多见。最大特点是慢性咳嗽反复出现且伴有咳痰、喘息等症状,早晚频繁、白天减轻。“慢支”尤其是“老慢支”的确诊需严格按标准执行:1.症状表现每年都出现且持续3个月以上;2.要连续发病达2年以上;3.排除其它心脏、肺脏的疾病;4.个别病例虽没达到上述条件,若有X线检查及肺功能异常也可确诊。
肺炎是很常见的呼吸道病,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肺组织充血、水肿和渗出,从而导致肺部出现炎症,此病居各种死亡病因的第5位。
肺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最常见的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青壮年的男性容易患此类疾病。肺炎冬季发病率更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彭主任说,肺炎球菌平时就寄生于大部分健康人的鼻咽部,通常没有致病性。当天气变冷时,人的呼吸道和全身的防御机能减低,这种细菌便可借机侵入肺部致病。肺炎发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达40°C左右)、全身酸痛无力及咳嗽、咳痰、胸痛等;痰液变化的规律是:粘痰→血痰→铁锈色痰→黏液脓性痰→稀薄淡黄色痰;还可伴有面部潮红、呼吸困难、口唇疱疹等情况;重者可并发休克、意识障碍、直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的诊断主要考虑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细菌培养等因素。
防寒防病要到位
彭主任说,以上几种疾病在初冬季节要加强防治力度。特别是流感的防治应做到:1.注射流感疫苗;2.隔离患者;3.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4.加强支持治疗与营养,注意休息,多饮水;5.合理用药,抗流感病毒药物大多能有效改善症状,抗菌素只在必要时应用;6.防治并发症。
普通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比如镇痛、退热等,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比较常用的中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冲剂等,合并细菌感染时才应用抗生素。感冒和流感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通常几天便可痊愈,不需要特殊处理,而后者症状较重些,传染性强,可出现并发症。
慢性支气管炎在急性发作时要马上救治,抗感染是治疗的关键,必要时可联合用药。而且在感染控制住以后,还要再继续治疗5~7天,以防出现病情反弹及二次感染。这个病在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根治方法,因此,强调预防为主,特别是一些老病号,应适当锻炼,注意防寒,及时增减衣物,家庭可备氧气袋、氧气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必要时一定要到医院就医,以防发展成为肺气肿或肺心病,“慢支”的终末期常常是由这两种病导致死亡。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加强营养。现在已经有了气管炎疫苗、卡介苗,也可使用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提高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预防慢支发作的目的。
肺炎的治疗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有时需联合用药。同时加强护理,补充各种营养素。对重症患者,应特别注意抗休克的处理,必要时可使用激素或血管活性药物。经治疗,一般15~20天左右可康复,但是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出现危险的几率较高。有效地避免各种诱因、维持良好的身体抵抗力是预防肺炎的根本,肺炎免疫疫苗的注射对易感人群可起到不同程度的防病作用。
面对13年来可能出现的“冷冬”,愿人们能够记住专家的讲解和忠告,自觉地从自身做起,在防寒保暖的同时,科学、客观地防病治病,让因天气变化而引发疾病的危险降低到最小。特别是已经患有此类疾病者以及易感人群,更应该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