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4-08-18
2004年5月,德国警方根据举报逮捕了“震荡波”病毒的制造者斯文·扬森,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在短短几天内造成全球1800多万台电脑受累的“罪魁祸首”,是一名不满18岁的毛头小伙。其实,这样的惊讶已经不是第一次,比如“冲击波”病毒的编写者,美国人杰佛雷·帕尔森,也是一名18岁的少年。
男性、计算机迷、没有女朋友,年龄在14岁至34岁之间——这就是常见的病毒制造者的个人档案。为什么电脑病毒的制造者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又为什么要制造电脑病毒呢?对他们的个人情况和心理状态做一分析,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畸形的成功欲
斯文·扬森与杰佛雷·帕尔森,事后都供述有藉此出名的目的,这也是多数电脑病毒制造者的共同之处。他们在计算机编程方面有着相当的造诣,嗜好挑战,于是微软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因其应用的广泛性和较高的安全性成为攻击的首选靶标。若能成功攻击其弱点,能够体现攻击者的水平与能力,而且攻击其产生的轰动效应能使攻击者获得莫大的成就感。
追求成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是年轻人的特性,本无可厚非,希望引人注目,成为关注的焦点,也不是什么坏事。但电脑病毒制造者的成功欲望被严重扭曲,他们不愿意依靠自己的踏实工作和刻苦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却企图通过非常的途径来达到一夜出名的目的,是典型的现代生活快节奏下浮躁心理的体现。
性格缺陷与自我中心的膨胀
据报道,斯文·扬森除了电脑,什么都不感兴趣。而杰佛雷·帕尔森不愿与人交往,整日与电脑为伴。可以说,孤僻、人际交往不良等性格缺陷是电脑病毒制造者的共同特点之一。一位IT界人士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们(电脑病毒制造者)长期缺乏爱人相伴,通常不擅长社会交际,常忍不住要撰写一些能自行复制的程序代码。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电子形式的涂鸦破坏。”而且,电脑病毒制造者将自己的喜好作为行动的指南,对他人的感受则全然不顾,做事不计后果,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根本不去理会,自己的“自豪与得意”是建立在无数电脑用户的痛苦与损失之上的。
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混淆
近年来破坏力很强的电脑病毒多是由青少年制造的,他们在虚拟世界里形成的不正常心态导致了犯罪。网络造就的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混淆,使一些人的认知发生了障碍。制造电脑病毒的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是坏孩子,也不太可能干杀人放火的事情。
“非常聪明的计算机怪才”,“有点害羞”——这是人们对“震荡波”制造者斯文·扬森的评价。因为散播“冲击波”病毒而被起诉的杰佛雷·帕尔森居住地的人们都对他被逮捕一事感到不可置信,当地居民形容他是个“有教养、安静”的人。但在面对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时,他们便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因为网络攻击不象杀人放火那样触目惊心,缺少因此产生的罪恶感,也没有被惩罚的压力。然而,在虚拟世界的破坏造成的现实世界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2003蠕虫王”病毒在10分钟之内传遍全球,几乎造成韩国网络接入瘫痪,并使部分美国银行自动取款机工作暂停。据数字安全专家介绍,目前在网上的病毒近5万种,大部分都是1999年至2000年制造出来的,每月有近900种新病毒进入因特网,在全世界造成的损失超过20亿美元。
我国正在成为一个电脑拥有大国,网络也日益普及。但是,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和正确成功观进行引导与教育,以避免或减少国产电脑病毒的诞生,才是当务之急——偏离常轨的心灵所造成的损害常常是人们难以预料与承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