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回复: 1

《顾颉刚国史讲话全本(三册)》 顾颉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41-X67YaxnL.jpg          

书名:顾颉刚国史讲话全本(三册)
作者:顾颉刚
分类:历史 国学

内容简介

先说上古。中国文化的底层在哪里?三皇五帝的传说到底有几分真实?“玄鸟生商”的神话与朝鲜人和满人的神话相近,意味着什么?拥有羌族血统的周人得到中原后,为何将自己的民族称为“诸夏”?周人为什么要区别“夷”“夏”?作为“十三经”之首的《周易》,是怎么发明的?中国人为什么将“国”叫做“国家”?……几千年上古史,诉说的是中华祖先的血脉与传奇。

再说春秋。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最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蛮夷是如何渐渐融入而成新的“华夏”?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最著名的美食是什么?……三百年春秋史,讲的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中华民族的初生。

再说宋蒙。繁华绝世、武力显赫的宋朝,为何总是受到异族的压制?或者也可以反过来一问,总是受到异族侵迫的宋朝,为何还能繁华绝世?从杯酒释兵权、机关算尽的赵匡胤,到凭两千人起事、气吞万里的阿骨打,从一统八部、摧枯拉朽的阿保机,到东征西讨、天下臣服的铁木真,宋辽夏金元如何轮番征战天下?他们的崛起、壮大与衰落之路有何异同?为何中国各族的争存,会在这三百年达到一个高潮?……三百年宋蒙史,则让后人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历史的发展趋势虽属必然,却充满了巧合与无奈。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他是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白寿彝、胡厚宣、王钟翰、徐文珊、张维华、冯家昇、朱士嘉、郑德坤、王树民、胡道静、程应镠、刘起釪、方诗铭、黄永年等史学名家共同的老师。

他是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届人文组院士还有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傅斯年、陈寅恪、陈垣、梁思成、郭沫若等27人。

1954年,毛泽东提议点校《资治通鉴》,钦点他参加“标点《通鉴》小组”,他是总校对。

1971年,经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批准,他受命主持校点“二十四史”工作。

2015年4月8日,李克强总理为他的“古史层累说”做新解:“顾颉刚提出了一个‘古史层累说’,其实正面理解应当说,每代人都有积累、有发展、有丰富。如果后人累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当代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那我们何乐而不接受呢?”

他出身江南第一读书人家,是一位著名藏书家,藏书共计46000余册,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颉刚国史讲话全本(三册)》是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作品,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顾颉刚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首先,顾颉刚先生在这本书中展现了他对中国古代史的深刻理解。他对先秦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是对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思想文化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清晰的历史图景。他对儒家经典的解读,以及对孔子和孟子思想的研究,都展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独到见解。

其次,顾颉刚先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以及汉代的儒学发展都有独到的分析。他对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比较,以及对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探讨,都为读者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再者,顾颉刚先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以及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都有精辟的论述。他对这些时期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的剖析,不仅展示了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为读者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最后,顾颉刚先生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明清两代的皇权制度、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的变迁都有独到的见解。他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分析,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也为读者理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提供了历史背景。

总之,《顾颉刚国史讲话全本(三册)》是一部内容详实、见解独到的历史著作。顾颉刚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独特的视角,为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部作品不仅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也是专业历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