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7|回复: 1

《无欲的悲歌》 彼得・汉德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26958211.jpg          

书名:无欲的悲歌
作者:彼得・汉德克
分类:外国 小说 文学
ISBN:9787208113695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部小说组成,包括《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

《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小农环境里,接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最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择的必然归宿。

作者以其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

作者简介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 ),奥地利著名先锋剧作家,小说家。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他的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等渗透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他用最简单的笔调状出具有丰富内蕴的作品。

汉德克是20世纪德语文学最重要的几位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他于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弗朗茨•卡夫卡奖。

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参与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电影史经典,他本人根据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无欲的悲歌》深度解读

彼得·汉德克的《无欲的悲歌》,一个独特的作品,融自传体与实验性文本于一体,它不仅是作者个人经历的回响,而且是对战争影响下人性状态的深刻探讨。这本书由《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两部小说组成,每部分都以不同方式探讨了失落、搜寻和人性的挣扎。

在《大黄蜂》中,一个盲眼小孩寻找他在战争中失散的弟弟的故事悬而未决,这一情节本身就充满了悬念和情感的纠葛,使读者对于人物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关切。但更加深刻的是故事背后对战争造成的个人损失和精神创伤的呈现。

书中对战争的描述毫不留情,它不仅摧残了人物的物理世界,更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极大压榨。这种压榨在《无欲的悲歌》中得以更直接的体现。尽管作品名为“无欲”,但其中的情感和渴望却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它们透过文字迸发出来,向读者展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如何被剥夺至几近虚无,却又依然顽强地追寻着生的意义和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先锋剧作家和小说家,汉德克的文字功力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深入心灵的同时,也让人对那些被战争裹挟的无辜生命产生共鸣。

在阅读《无欲的悲歌》时,我被其对细节的刻画深深吸引。书中对感情的细腻描摹,对场景的精确描述,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空,感同身受。尤其是书中对主人公情感流动的把握,那种对亲情、失望乃至绝望的反复铺陈,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汉德克的这部作品无疑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它向我们昭示了在苦难面前,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无欲的悲歌》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读物,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故事情节上的震撼,更有对生命本质的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