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回复: 1

《爱欲之死》 韩炳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社会 
s30012727.webp          

书名:爱欲之死
作者:韩炳哲
分类:哲学 社会
ISBN:9787508697086      

内容简介

爱欲是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

爱欲与他者密切相关,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

爱欲以超验性、彻底的独一无二性为前提。当今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同质化的地狱,而爱欲的经验不在其中。

个体的内在危机在于,一切事物均成为被消费的对象,从而毁掉了爱欲的渴望。吸引自我的、被自我所渴望的他者,无处可栖。

这是一个没有了爱欲的社会。

爱欲之死,是自我反思之死。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欲之死》是由德国哲学家韩炳哲所著,宋娀翻译的一部心理学入门类小说。下面将对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自由主义的辨析
   - 经济政治影响:韩炳哲细致辨析了自由主义在市场经济和权利式政治中的体现,指出其在现代政制构想中的核心地位。
   - 双元革命产物:书中提及自由主义理论是在双元革命—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后得到完整的理论表述。

2. 爱欲的定义
   - 自我他者的关系:韩炳哲强调爱欲是个体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的过程,与超验性及独一无二性紧密相关。
   - 社会的同质化:作者指出当今社会趋向同质化,而爱欲的经验却是无法被同质化的。

3. 个体内在危机
   - 对抗同质化:韩炳哲提出个体面临的危机是事物趋于同质化,而爱欲则是同质地狱中无法征服的疆土。

4. 现代社会批判
   - 消费主义批判:书中对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批判透露出对个体自主选择和差异性的重视。
   - 生产爱欲压力:描述了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效率原则对个体产生的压力,以及这种压力如何影响爱欲的产生。

5. 写作风格独特
   - 哲学思辨性:《爱欲之死》以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爱欲的本质,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 文笔清晰简洁:韩炳哲以其清晰和简洁的文笔,阐述了复杂的心理和哲学问题,使读者易于理解并沉浸其中。

6. 现实意义深远
   - 社会现象反思:本书引发了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淡化的反思,提示人们关注情感深度和广度的缺失。
   - 个人发展启示:对于追求个性化发展的现代人来说,书中对爱欲的阐释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7. 文化差异观察
   - 东西方对比:韩炳哲作为一个来自西方的哲学家,其观点可以与东方传统思想进行比较,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

8. 形式内容创新
   - 形式上的突破:在探索爱欲的过程中,作者尝试了不同于传统学术著作的形式,使得内容更加生动且接近读者。

此外,读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一步提升阅读体验:

- 辅助参考:考虑阅读更多关于自由主义和爱欲的书籍,以便更全面地理解韩炳哲的观点。
- 深度对话:与他人讨论书中的观点,可以帮助加深理解和获得不同视角。
- 省思应用: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个人生活和观察社会现象中去,实现知行合一。

总的来说,《爱欲之死》通过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自由主义和爱欲在现代社会中的形态与遭遇。书中不仅提供了对爱欲本质的深刻洞察,还对当前社会同质化倾向提出了批判。韩炳哲的这部作品是对当代社会中个体情感状态的深入剖析,它既是一部心理学入门读物,也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启迪。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激发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