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回复: 1

《大河恋》 诺曼・麦克林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29673565.jpg          

书名:大河恋
作者:诺曼・麦克林恩
分类:小说 文学
ISBN:9787508678986      

内容简介

“弟弟死后,父亲再没好好走过路。他得费好大的劲才能提起双脚,可双脚提起后,着地又略微失控。他不时向我确认,关于弟弟的死亡细节,然后哆哆嗦嗦地走开。只有一次,他折身回来,问了我另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觉得,我原本可以拉他一把?’——即便时隔五十年,我的回答也仍旧是:‘你有没有觉得,我原本也可以拉他一把?’”

潺潺河水,静静午后,在一个垂钓与宗教并重的牧师家庭,诺曼和保罗自小跟随父亲学习蝇钓技艺。弟弟保罗更是此中高手,他天性自由,有一套独特的钓鱼方法。

时光如河水般流逝,兄弟俩拥有了各自的人生,一个恪守规矩,一个自由不羁。诺曼经过长久离家学习,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任教职位;而性情刚硬又嗜赌的保罗,则渐渐偏离了生活的安全轨迹……

在大河一样流淌的人生中,亲密的家人,往往与我们很不相同,我们无法真正了解他,但我们依然可以全心全意地爱他。

作者简介

诺曼・麦克林恩(1902-1990)

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教授莎士比亚和浪漫派诗歌。退休后,年过七旬的他出版了自传性小说《大河恋》,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该小说被提名1977年普利策小说奖,畅销多年,如今已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不朽经典。1991年,芝大将一座改建的教堂建筑命名为“麦克林恩楼”。

译者 | 李雪顺

1969年出生于重庆市武隆县,1992年大学毕业并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010年晋升教授职称,并步入非虚构译坛。译著包括《寻路中国》《江城》《奇石》《中国十亿城民》《桑切斯的孩子们》《剩女时代》《寡头》《第四稿》等。其译风清新、译语地道、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喜爱和原作者好评,可通过lixueshun@163.com与之交流阅读和译路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河恋》这本书经由诺曼·麦克林恩精心撰写,以其独特的自传性体裁和精湛的文笔,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1977年普利策奖提名的荣誉。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精彩部分的一些点评:

1. 自传色彩的文学表达:
   - 麦克林恩通过自传式的叙述,将个人经历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
   - 文中细腻地描绘了作者与兄弟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家庭内的复杂关系。

2. 自然与人生的交织:
   - 描述自然景观时,大河成为了人生历程的象征,展现了人生的流转和变迁。
   - 通过对垂钓、伐木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情感渲染及文学价值:
   - 文字简洁而富有灵动性,充满了诗意,赋予了文本以真实而隽永的文风。
   - 对于胞弟意外早逝的回忆充满深沉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4. 社会背景的呈现:
   - 通过对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描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在展现林业和伐木等行业时,也带出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与利用。

5. 文人雅趣的传递:
   - 作品由东西方两位教授分别完成原著和翻译,成就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坛佳话。
   - 陆谷孙教授的翻译不仅忠实于原文,还融入了译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品味。

6. 人生哲理的探索:
   - 作品中对人生暮年的反思,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 通过个人故事映射出人与环境、家庭、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7. 艺术与现实的平衡:
   - 虽为自传性小说,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把握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
   - 作品展现了非虚构写作的魅力,以及对真实事件的文学加工。

总之,《大河恋》不仅是诺曼·麦克林恩教授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它同时代表了现当代文学中对于个人生命经验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交织的深刻探索。作为一部蕴含丰富情感和哲学意涵的作品,它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学和思考人生的读者细细品读。通过阅读《大河恋》,读者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以及与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