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回复: 1

《我在故宫看大门》 维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s4702697.jpg          

书名:我在故宫看大门
作者:维一
分类:历史 回忆录 故宫
ISBN:9787108036094      

内容简介

《我在故宫看大门》作者维一自幼居北京,初中肄业后先到内蒙古农村种庄稼,又到西双版纳农场砍树种橡胶。后来,回到北京闭门读书,到故宫博物院看大门。“文革”结束后,先在北京的研究所和科隆的大学读考古,又到哈佛大学及法兰克福大学访学。《我在故宫看大门》是作者“发掘”自己记忆残片的一组文章,不光是“我在故宫看大门”:“拎在手中的家”因“外事”需要而添置了大衣柜,手摇唱机和好友慷慨相借的唱片,自己组装“无线电”(收音机)的门道,知识青年“扒车”(今天叫“蹭火车”)的道道儿,云南吃马肉的学问,“文革”刚结束时的“内部电影”,淘旧书的荒唐事;还有北京四中的“先生”称谓的讲究,儿时的朋友,王世襄先生的“锡庆门行走”,和张光直先生一起回忆母校的老师,冯爷的外语和学问……一些事,让你喷饭,另一些事,令人心酸。

作者简介

维一:上海出生,自幼居北京。初中肄业后,先赴内蒙古阿荣旗农村挑水种庄稼,再去云南西双版纳农场砍树种橡胶。后回北京闭门读书,到故宫博物院看大门。

“文化大革命”结束,先在北京的研究所和科隆的大学读考古,后到哈佛大学及法兰克福大学访学。现居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故宫看大门》由维一所著,讲述了作者从建国初期到90年代在北京及故宫的亲身经历和时代变迁。通过细腻的笔触,作者勾勒出北京这座城市以及故宫这个文化符号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的各种故事。下面将针对书中的精彩内容进行详细点评:

1. 个人经历的反思:
   - 维一的生活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从京城到内蒙古农村,再到西双版纳的农场,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为书中的故事增添了真实感。
   - 书中不仅记录了空间上的转移,还展示了作者心态上的转变,体现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深刻思考。

2. 故宫象征的描绘:
   -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故宫在书中扮演了特殊角色,它不仅是维一工作的地方,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 通过对故宫这一核心元素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思考,以及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深层意识。

3. 社会变迁的记录:
   - 书中细致地记载了从建国到90年代北京城及其中故宫的种种变化,反映出社会政治背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 维一通过回忆展现了时代的烙印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适应与抗争。

4. 生活细节的刻画:
   - 作者对生活中小细节的关注,如“拎在手中的家”和组装“无线电”(收音机)等情节,生动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
   - 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也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5. 人文情怀的传递:
   - 维一的文字中流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书中对于普通人在社会大潮中挣扎与生存的描写触动人心。
   - 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与反思,作者传达出对现实与未来的殷切期望,以及对人性和人文价值的坚守。

6. 写作风格的分析:
   - 维一的写作风格朴实无华,却能深入人心,他对故事的讲述方式既有叙事的流畅性,又不乏思想的深度。
   - 文字间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有作者独特的文采和对语言的精心雕琢。

综上所述,《我在故宫看大门》不仅是一本记录个人经历和观察社会变迁的作品,更是一份富有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的真实文献。维一借由自己的经历和回忆,引导读者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