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回复: 1

《共同的生命线》 约翰・苏尔斯顿/乔治娜・费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传记 科普 
s32317459.jpg          

书名:共同的生命线
作者:约翰・苏尔斯顿/乔治娜・费里
分类:传记 医学 基因 科普
ISBN:9787508694832      

内容简介

◎20世纪末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人类基因组测序,到底可以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什么?是终结癌症、艾滋病等可怕疾病的希望,还是巨大的商业利益?

◎当有竞争者提出挑战,并将这个科学的诉求变成一场“竞赛”时,人类将何去何从?

◎约翰·苏尔斯顿告诉我们:DNA 结构模型的精髓,不是双螺旋结构方式本身,而是揭示了生命的另一规律—生命是数字的(digital),而不是模拟的(analogue)。

◎人类基因组是我们不可割让的遗产,它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生命线。

作者简介


作者:约翰・苏尔斯顿(John Sulston);乔治娜・费里 (Georgina Ferry) 译者:杨焕明;刘 斌

约翰·苏尔斯顿(John Sulston)

英国皇家学院院士,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63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66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00年任英国剑桥桑格中心主任,其间他领导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性团队的英国分支。1990年发表线虫基因图谱,对于推进人类基因体跨国性工程,具开创性意义。

乔治娜・费里 (Georgina Ferry)

科学作家、英国广播公司电台主播,著有《为世界而生:霍奇金传》。

杨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为印度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丹麦皇家科学院等的院士。编著、翻译多部基因组学、医学遗传学领域的学术专著。

刘 斌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幸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2004年,其主持的国际鸡基因组多态性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被《自然》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刊载,成为世界上首批发布的畜禽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目前他从事的精准基因组学、精准医学、精准健康方面的研究将继续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共同的生命线》读后感

在阅读《共同的生命线》这本书时,我被其内容深深吸引。书中不仅讲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起源、发展,还真实记录了背后的科学斗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约翰·苏尔斯顿和乔治娜·费里所著的这部作品,以苏尔斯顿个人的成长经历为起点,描述了他如何从一个充满好奇的学生成为线虫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最终转向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心路历程。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仿佛亲历了那段科学探索的岁月,感受到了科学家面对未知领域的那份执着和激情。

书中详细阐述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非凡成就,让我对这个跨世纪的科学计划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被其在为未来医学铺平道路,可能终结如癌症、艾滋病等可怕疾病的远大前景所震撼。同时,书中也不回避这场科学进步中的商业竞争和道德困境,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复杂的交织关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描绘了以苏尔斯顿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如何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坚守科学的原则和伦理,他们在舆论质疑和政治冲突中所进行的抗争,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坚持和勇气,让我对这群科学家充满了敬意。通过他们的故事,我看到了科研工作中的热情与正义之火,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震撼。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它不只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读者可以透过这些文字,感受到那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尊重和热爱。

《共同的生命线》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它不仅让读者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生命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