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回复: 1

《焚书(全本全注全译)》 张建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散文 随笔 
s29869543.jpg          

书名:焚书(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张建业
分类:国学 散文 明清 随笔
ISBN:9787101132557      

内容简介

《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李贽在《自序》中说:“一曰《焚书》,则答知己书问,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我矣,故欲焚之,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也。”又说:“夫欲焚者,谓其逆人之耳也;欲刻者,谓其入人之心也。逆耳者必杀,是可惧也。然余年六十四矣,倘一入人之心,则知我者或庶几乎! 余幸其庶几也,故刻之。”这就表明,李贽已经预料到,《焚书》的出版,必将引起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迫害,但他还是以无所畏惧的态度,将《焚书》刻印了。在《焚书》里,他尖锐地揭露了当时那些讲理学者的丑恶嘴脸,并进一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儒家学派的祖师孔子及其所谓“经典”。李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的批判,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可算是空前激烈的,不但在当时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张建业,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生。历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李贽研究学会会长,北京市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美国《现代周刊》特约评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中国诗歌简史》、《中国词曲史》、《历代名臣上帝王书》、《中国诗歌史》等25部,主编《文学原理》、《李贽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李贽文集》、《中外文学名著精彩议论辞典》等1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诗歌和散文500余篇,部分作品译有多种外文版本。专著《李贽评传》获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著作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曾获北京市模范教师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焚书(全本全注全译)》是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所著,通过书信、杂著、史评、诗文等形式展现了其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此书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李贽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精彩部分进行的具体点评:

1. 书信的艺术:
   - 李贽的书信以其直接而深刻的文风著称,这些书信不仅是与友人的思想交流,也是他个人政治立场的表达。
   - 书信中透露出李贽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展现了他敢于直言的性格和坚持真理的勇气。

2. 杂著的深度:
   - 杂著部分广泛涉及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显示了李贽博学多识的一面。
   - 在这一部分,李贽对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解读尤为引人注目,他试图摆脱传统注释的束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 史评的锐度:
   - 在对历史的评述中,李贽不避讳对历代政治的批评,他的史评充满了批判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的弊端。
   - 李贽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独立思考,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添加了不可忽视的一页。

4. 诗文的力量:
   - 李贽的诗作以其简洁、质朴的风格深受喜爱,诗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社会的感悟。
   - 在直白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5. 读史短文的睿智:
   - 读史短文体现了李贽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他常能从历史中提炼出普遍的真理,用以启迪时人和后人。
   - 这些短文虽小,却不乏智慧的光芒,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李贽的《焚书》不仅是其个人思想的集大成,也是晚明思想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这些文字,能够看到一位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的思考与抉择,以及他对于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些精彩的内容对于理解李贽的生平与思想、乃至整个晚明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