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回复: 1

《文化的江山·第一辑(全4册)》 刘刚/李冬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文化 
41ntx0al2gL.jpg          

书名:文化的江山·第一辑(全4册)
作者:刘刚/李冬君
分类:中国 历史 文化

内容简介

历史上,其实有两种中国史观。一种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国,叫王朝中国;一种是贯通于所有王朝之上的中国,叫文化中国。所有王朝,兴亡交替,短则数十年,长则二三百年;唯有文化中国,越千年、历百世,凝然而成文化的江山。王朝中国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文化中国是玉器时代的产物,文化中国是礼玉文明的一个政治成果。历来写史,多以王朝为本位,以帝王为中心,以宫廷政治和帝王权谋为主线,被王朝史观牵引进王朝中国的历史。王朝不过历史表象,江山实乃历史本体。重读中国历史,要把历史放到江山中读,不要放在王朝里读,要用诗性的眼光读,不要用“资治”的眼光读。以诗性之眼,能读取文化的江山,用“资治”的眼光,只能围绕王朝打转。文化中国,不一 定非要呈现某种既定的国家形态,在与王朝中国的互动中,它以文化的江山表现出来,即便在当下民族国家的世界之林里,它依然漂洋过海,以全球化的天下观的方式存在。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书号:9787521703559;定价:68.00元)公元前4000—前2500年,彩陶和玉器时代,孕育出文化中国。8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开启,为整个亚欧大陆带来了一个长达三四千年的温暖时代。8000—6000年前,是中国《山海经》的神话传说时代,当与考古和艺术资料结合考察时,河姆渡的伊甸园、史前闽越人的生活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而6000—4000年前北方的彩陶文化和南方的玉文化,经由良渚人从东南到西北的扩散,构建了一个良渚化世界,这就是一个以玉作为核心的礼制文明和审美国度——文化中国。这是文化中国的源头。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书号:9787521705331;定价:58.00元)公元前2500—前1000年,文化中国的金玉良缘时代,王朝中国在文化中国的沃土上生成。以玉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中国受到那条彩陶、玉石之路上西来的青铜文化的冲击,这种全新的以马和战车、武力征服为标志的文化摧毁了暖温带的三大文明古国,而在中国的“十字轴心”处遭遇了文化中国的阻击。以传说中的禹结合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重要遗址的考察见证这个金(青铜)玉(玉石)良缘的世界,夏就是这个世界的代表,而非一代王朝。这一文明包裹经过数百年的演进,*终在“司母戊鼎”的“尸祭”仪式中完成了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书号:9787521707519;定价:68.00元)公元前1000—前500年,文化中国的《诗经》时代,自由的时代咏唱出自由的诗歌。“中国”这个词出现在此时,关于“中国”之内涵的早界定也出现在此时,但不是通过论理的形式,而是用铭文中永不磨灭的誓言,还有诗歌中活泼欢畅的曲调,来界定中国人就是这样生活,这样思考的。周召优雅,郑风直白,宋地民风狂野,齐鲁朴实沉着,楚地天性浪漫,而并未收入《诗经》中的吴地诗歌也经由楚人的“翻译”,灵气乍现。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书号:9787521707526;定价:68.00元)公元前500—前200年,文化中国的诸子时代,确立了中国人生活和思考的轴心。春秋的诸侯和家臣都不重要,真正的主角是“素王”孔子,然而孔子的“礼”在战国刚刚到来时就饱受挫折,兵家、纵横家以用计取代礼,其后有变法,西河之学与稷下之学交相辉映,开启了热闹的诸子时代。孟子、庄子、老子、墨子互相辩驳,他们创造的思想观念,至今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后这个时代终结于“儒家圣化”和“儒门王圣运动”,终局也就是荀子的门徒韩非子的帝王学。

作者简介

自由写作者,独立学术人,以市场经济安身,在文化江山立命。主要著作:《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自由的款式》《中国近代的财与兵》《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回到古典世界》(以上均与李冬君合著),《中国史诗》。历史学博士,独立学者,主要著作:《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乡愁的天际线》《思想者的产业》(合著)《载舟覆舟:中国古代治乱的经济史考察》(合著),译著:《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精神结构》《叶隐闻书》。《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国家人文历史》《新京报》等媒体专栏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 个人魅力:作者善于捕捉每位大师的个人魅力和独特之处,使之形象鲜明。
   - 在忠实于历史的同时,辅以诗词歌赋等文学元素,让人物和事件更加鲜活,增强了历史的传播力。

3. 内容丰富多彩:

2. 内容深度
《文化的江山·第一辑(全4册   - 不仅覆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还融入了诸如哲学、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历史知识。
   - 生平逸事:详细梳理大师们的生平,穿插趣闻轶事,增加了内容的可读性。
)》是刘刚和李冬君合作的一套文化类书籍,涵盖了中国的文化历史与发展。   - 思想观点:对大师们的思想观点进行了深入解析,让读者对其思想有全面的了解。
   - 这种多角度的叙述方式,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使得书籍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

4.这一系列作品通过诗性的眼光而非传统“资治”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注重在历史的洪流中探寻文化中国的源流和影响。   - 时代背景:将大师们的生活与创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讨论,增强了理解的深度。

3. 演义与创新并存:
叙述风格
以下是对这套书籍精彩部分的点评:

   - 文雅流畅:作者采用文雅且流畅的叙述风格,使得读物既有学术价值又不乏文学韵味。
   - 在保持对传统历史演义的继承的同时,作者也加入了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创新。
1. 文化与王朝:本系列强调要把历史放置于江山之中,而非仅仅局限于王朝的更迭,这一观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历史悠久且复杂的历史和文化。

2.   - 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历史的原汁原味,又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使得作品既有新意又不失深度。

   - 情感丰富:在描述大师们的生平和创作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师才情的敬佩和对其命运的同情。
5. 人物刻画细腻:
文化的起源:该系列详细阐述了文化中国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 细节描写:对大师们生活和创作的细节描写精准,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年代。

4.   -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挖掘,书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具有鲜明的个性。
文化研究
深入探讨了如何从一个基于王朝的历史观转换到文化主轴的历史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历史的中国文化轨迹。

3.   - 文学价值:书中对大师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刻分析,凸显其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 每个人物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和性格特点,使得整个历史故事线更加清晰和引人入胜。

6. 情节设计精巧:
   - 思想脉络:追踪民国时期文学与思想的发展脉络,为研究该时期的文化提供了重要视角。
贯通史观:作者提出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中国史观——王朝中国与文化中国,而文化中国是贯通于所有王朝之上的中国,   - 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充满悬念,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
这种区分和辨析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 社会影响:探讨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展现了文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5. 批判思维
   - 每一章节的情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既有大时代背景下的宏大叙事,也有细致入微的小情节描绘。

7. 文化内涵深厚:
   - 书中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透过故事传达深厚的文化内涵。
4. 风雅颂与中国轴心期:在《文化的江山 03:中国风雅颂》与《文化的江山 04:中国轴心期》中,   - 深度评论:作者不避讳地对某些大师的思想及其作品提出批判,展现了独立客观的学术态度。
作者特别聚焦于中国文化中的风雅颂时期和中国轴心期,这两个时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转折点,   -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展现,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8.对中国后世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教育意义显著:
   - 多元视角:结合不同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 反思启发:通过对过去的反思,激发读者对于现代文学与文化现状的思考。
   - 在娱乐的同时,书籍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

6. 编纂手法
阅读体验:对于热爱阅读的观众来说,此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洞见,也在手机阅读上进行了优化,确保了舒适的阅读体验。   - 对于青少年读者而言,这样的书籍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文化素养。

   - 结构清晰:书籍结构安排合理,内容层次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这一点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使得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便捷和愉悦。

   - 图文并茂:在讲述大师故事的同时,辅以大量图片和文献资料,提高了信息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文化的江山·第一辑(全4册)》不仅在内容上提供了关于中国文化的深刻洞察,还在阅读体验上进行了贴心的优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书籍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背景,但是作者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将视野拓宽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构和重建历史真实。使其成为了一套值得推荐的文化类书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