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回复: 1

《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传记 
s33475194.jpg          

书名:我心归处是敦煌
作者: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分类:人文 传记 敦煌 自述
ISBN:9787544779548      

内容简介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

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

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

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

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

她都选择了——坚守。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深度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全面呈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筚路蓝缕,详细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樊锦诗

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第八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顾春芳

上海宝山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学、戏剧戏曲学、戏剧美学、电影学。主要学术著作有《呈现与阐释》《意象生成》《戏剧学导论》《她的舞台》《戏剧交响》,出版有诗集《四月的沉醉》。

樊锦诗与顾春芳相识于2014年的敦煌,一见如故,结下忘年之交。樊锦诗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懂我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我心归处是敦煌》评析

《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以樊锦诗的口述和顾春芳的撰写,展现了一位执着于文化守护的女性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西北的大漠以及那片大漠中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豆瓣上高达8.0分的评价显示了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的认可。

书中的精彩部分之一是樊锦诗在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学习经历。她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著名考古学者,这段求学经历铸就了她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她细腻的口述,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学术氛围的严谨与纯真,如同亲临其境般地体会到樊锦诗的青春求学时光。

书中还着重描绘了她与伴侣彭金章的感情生活。他们共同在武汉大学任教,携手共进,将一生献给了考古事业。他们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的温暖,更映照出了一代学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最为感人的部分当属樊锦诗五十多年如一日守护敦煌的历程。她的故事是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深刻反思与致敬。她曾坦言自己也曾想过离开,但在每一个人生路口,都选择坚守。这份坚持不仅是出于对敦煌文化深沉的爱,更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未来命运的一种承担。

这本书不仅是樊锦诗自述的人生故事,更像是一部敦煌文化的缩影。它用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一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对于读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了解一个个人的生命历程,更是一次深入中华文化精髓的旅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