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回复: 1

《摆脱共情》 保罗・布卢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心理 思维 
s33566758.jpg          

书名:摆脱共情
作者:保罗・布卢姆
分类:哲学 心理 思维
ISBN:9787213093531      

内容简介

● 人们通常认为,共情是善良的源泉,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共情能力。但是,保罗·布卢姆在本书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共情是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现象的主要诱因之一,而且相比于带来的积极作用,共情带来的消极作用更为普遍。

● 当然,布卢姆并不是彻底地反对共情。他认为共情可以分为两类,即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通过本书的论述,他告诉我们,情绪共情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情绪,它迎合了人们的偏见,常常会影响人的理性判断,甚至会导致暴力和恶行,让世界变得更加糟糕。共情就像一盏聚光灯,带有个人偏见,只能照亮特殊的那一块,而许许多多其他的事物就这样沉入了黑暗之中。

● 布卢姆的观点是基于突破性的科学发现而提出的,他认为,个人和国家所做出的很多非理性的决定都是因为共情这种错位的情感。在本书中,布卢姆以精准和有趣的文字展现了共情如何在方方面面扭曲人们的判断,并告诉我们,想要做出更明智的行为和道德决策,我们需要:依赖理性而非情绪共情,听从大脑而非心脏。

● 《纽约时报》年度zui佳图书!

● 提出颠覆性的观点,让你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重新审视各种社会事件背后的“推手”!

共情背后充满狭隘、偏见和非理性,会阻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所谓知己,不是跟你一起笑一起哭,而是能深刻地理解彼此;

只有理解而非共情孩子的痛苦,才能与孩子建立更加深度且长久的联结;

为什么咪蒙等媒体总是能轻易煽动大家的情绪;

网络喷子的狂欢,就是共情的狂欢……

● 提出革命性的决策和行为法则,想要做出明智的道德决策,也应该依赖理性而非共情,听从大脑而非心脏!

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因而我们要学会改变、塑造、引导和制约共情 ,同时强化理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共情带来的狭隘和偏见。

● 耶鲁大学超受欢迎教授保罗·布卢姆重磅新作!

保罗·布卢姆是全球知名的心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导论是耶鲁大学zui受欢迎的公开课之一,全球有上千万人观看、学习,而本书就汇集了他最新的思考。

● 西安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喻丰作序推荐,《出版人周刊》、《经济学人》、史蒂芬·平克、萨姆·哈里斯等众多媒体、大咖鼎力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加]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

● 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耶鲁大学公开课zui受欢迎教授、TED演讲人。

● 布卢姆是耶鲁大学zui受欢迎、zui风趣的心理学教授之一。他的心理学导论课是耶鲁大学zui受欢迎的公开课之一,全球有上千万人观看、学习这一公开课的视频。

● 布卢姆是《科学》杂志评出的Twitter上zui有影响力的50位明星科学家之一,美国哲学与心理学协会前任主席,《行为与脑科学》杂志联合主编。

● 布卢姆因出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而获奖无数。他的文章屡见于《纽约时报杂志》《自然》《纽约客》《科学》等刊物。著有畅销书《善恶之源》《快感:为什么它让我们欲罢不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摆脱共情》深度点评

阅读保罗·布卢姆的《摆脱共情》,有种脑洞大开之感。书中他颠覆了我们对于共情的固有认知,这种独到见解犹如一道清流,在我心里激起阵阵涟漪。

布卢姆将共情分为两种: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他不否认共情的价值,但强烈批评了情绪共情的过度泛滥。情绪共情常被人性的狭隘与偏见所左右,如一盏聚光灯般,只照亮一部分,而将其他事物留在黑暗之中。这种偏见的光亮,往往阻碍我们的理性判断,甚至导致暴力与恶行。

细思极恐,我们是否曾因过于同情他人而失去理智的判断?或者因为被强烈的情绪共情牵引,对一些事情产生偏激的看法?布卢姆的这些观点让人深感触动。

书中还提到,情绪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公平、不道德现象的主要诱因。这又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各种社会事件背后的“推手”。那些我们曾经认为是善良之源的共情,其实可能充满狭隘、偏见和非理性,会阻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摆脱共情》这本书,不仅颠覆我对共情的认知,更是引发我对生活中许多事件进行深入反思。布卢姆的剖析犀利而深刻,让人在读书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