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回复: 1

《六韬(全本全注全译)》 陈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51KJBnuZPsL.jpg          

书名:六韬(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陈曦
分类:哲学 国学 权谋 谋略
ISBN:9787101118520      

内容简介

《六韬》是中国早期的军事百科全书。它采用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的撰述方式,探讨了政治学与军事学两大部分思想内容,其中第一卷《文韬》与第二卷《武韬》的主要篇幅,探讨的是君王治国之道,后四卷探讨的是打仗用兵之术。《六韬》兼收并蓄了儒家的仁民爱物、墨家的尚贤节用、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家的赏罚严明等,同时又多有发展与创造。其中的亮点是反复倡导“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的思想。《六韬》在军事领域多方发展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先秦兵学的理论成果,探讨的范围涉及战略、战术、选将、练兵、编制、武器、通讯等,论述细密,创见颇多,至少有以下四点精华:一是服务于“全胜”战略的“文伐”主张,二是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与深入细致的战术思想,三是思虑缜密的参谋总部人员编制理论,四是严格周详的选拔与考核将帅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韬(全本全注全译)》是陈曦根据经典兵法著作《六韬》进行全本全注全译的版本,其精彩部分体现在对先秦兵学精华的深入解析和论述。以下是对该书精彩部分的详细点评:

1. 治国哲学
   - 原文精髓:其中《文韬》部分论及治国用人,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重饵丰,大鱼食之”。
   - 点评:此段以钓鱼比喻君主如何用饵来吸引人才,阐述治国理政之道。

2. 用兵策略
   - 原文精髓:在《武韬》部分,《六韬》论及用兵之策,主张“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
   - 点评:这段内容揭示了军事行动的隐忍与爆发的关系,体现了古代兵法中的奇正相生思想。

3. 军事组织
   - 原文精髓:《龙韬》中讨论了军事编制的问题,提出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 点评:通过有条不紊的军事组织管理,实现军队的高效运作和战斗力的凝聚。

4. 战术武器
   - 原文精髓:在《虎韬》中,《六韬》论及特殊作战、武器和阵型的运用,阐述了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的思想。
   - 点评:特殊战术的运用和武器的巧妙搭配对于取得战争胜利至关重要。

5. 指挥训练
   - 原文精髓:《犬韬》论及军队的指挥训练,指出圣人之德,诱乎独见。
   - 点评:强调了领导之德在军队指挥和训练中的核心地位。

6. 兵法影响
   - 原文精髓:自西汉以后,《六韬》逐渐受到重视,至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成为武试必读之书,对中国兵学产生极大的影响。
   - 点评:这一部分不仅反映了《六韬》的历史地位,也说明了它作为兵法经典的持久影响力。

7. 战略思想
   - 原文精髓:陈曦在《六韬》中采用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的对话体撰述方式,探讨政治学与军事学两大部分思想内容。
   - 点评:这种独特的撰述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战略思想的交流和发展。

8. 人文关怀
   - 原文精髓:陈曦在《六韬》中兼收并蓄了儒家的仁民爱物、墨家的尚贤节用、道家的清静无为等思想。
   - 点评: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军事战略之中,体现了古代兵法的道德追求。

总之,《六韬(全本全注全译)》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和深刻,更在于作者陈曦教授的深厚学识和严谨态度,使得这部古老的兵法经典焕发出新的光彩,并为现世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