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回复: 1

《漫游者》 朱天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29809367.jpg          

书名:漫游者
作者:朱天心
分类:小说 文学
ISBN:9787549595716      

内容简介

“死亡像正午太阳无法直视,临终的人焚烧着双眼,父亲是替我探路去了。”

《漫游者》收录台湾小说家朱天心写于父亲去世前后的五篇小说,外加一篇散文《<华太平家传>的作者与我》,写作时间从一九九七年底到二〇〇〇年深秋,历时近三年。这是一本死亡之书,是死亡直接启动了这一趟书写,女儿的悲伤化成一场不断岔路、思维与现实无重力的游荡:出走地中海沿岸的奇异迷途之旅,建造梦中天堂般的市镇,踏寻电影里小叮当的银河铁道,掉落岛屿童年记忆的洞窟,陪父亲修剪玫瑰……逝者如候鸟离开,生者被抛下来,留在地面一步步行走,走遍世界地极,寻找逝者可能的栖息所在。

五篇小说如节奏起伏的乐章,一场闪回跳跃的梦,连成稠密的长篇结构。朱天心在地理行旅与历史洪荒、岛屿记忆与梦境、小说与散文的边界漫游,其死亡书写包裹瑰丽的文学想象和哲学思辨,开创当代华语小说赋篇。

朱天心的《漫游者》是我最喜欢她的一部作品,喜欢的基调是惊奇,一步一步惊奇不已。它最终“不那么像小说”,但像的不是日后悠闲端庄的汉赋,而是犹生于某个幽深、光影迷离、生和死界限不明、现实和梦境不分世界的楚辞。(唐诺)

古今中外都有丰富的悼祭文体,而朱天心这本小说集,正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悼祭之书。张爱玲在《对照记》里指着祖父母的老照片幽幽地说:“等我死的时候,他们会再死一次。”。所爱的人会一点一滴的从我们身上剥走我们的生,如果他们的死亡早于我们,死亡原就是可以预支的呵。(黄锦树)

作者简介

朱天心,著名作家,祖籍山东临朐,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高雄,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现专事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时移事往》《我记得……》《学飞的盟盟》《猎人们》《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三十三年梦》等。《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漫游者》为上世纪末作家关于台湾书写的小说三部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游者》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成为了朱天心作品中备受推崇的一本书。本书的精彩部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死亡书写:朱天心在《漫游者》中以一种包裹着瑰丽文学想象和哲学思辨的笔触探讨了死亡的主题。她的死亡书写不仅涉及了古埃及诗歌、《奥德赛》等古代文学作品,还包括了爱伦坡的华丽章句和宫泽贤治的同名童话,展现了丰富的博闻知识。

2. 忧郁主题:《漫游者》被称为一本“忧郁之书”。朱天心通过文字描绘了一种在死亡发生之前便已经开始的悼祭状态,这种忧郁的情感贯穿了整部作品,使其不仅仅是对逝去生命的追忆,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3. 时空边界:作者在地理行旅与历史洪荒、岛屿记忆与梦境、小说与散文的边界之间漫游。这种跨界的写作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种超越传统文体界限的阅读体验,使得《漫游者》在形式上也同样具有创新性。

4. 情感表达:书中通过对父亲去世前后的情感记录,展示了作者对于亲情、生命和死亡的个人感受。这些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触动人心,使读者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

5. 文学风格:《漫游者》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受到读者好评。朱天心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个生动的文学场景,使作品既具有文学性,又不乏哲学深度。

6. 思考挑战:作品提出了关于生命、死亡和存在的哲学问题,挑战读者对于这些永恒主题的思考。通过阅读《漫游者》,读者能够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漫游,对人生和存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7. 文化融合:朱天心在作品中巧妙地将东西方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跨文化的文学交流。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使其在华语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8. 情感共鸣:《漫游者》中所展现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纠葛,尤其是关于失去亲人的悲痛,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共通的情感经历。因此,读者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情感相呼应的部分,实现情感上的共鸣。

总的来说,《漫游者》是一部集文学艺术、哲学思辨和文化交融于一体的作品。它不仅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感动了读者,也在当代华语文学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