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回复: 1

《拾遗记(全本全注全译)》 王兴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41IbLJthO0L.jpg          

书名:拾遗记(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王兴芬
分类:古籍 文学
ISBN:9787101137163      

内容简介

《拾遗记》作者为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该书本为19卷,被南梁宗室萧绮整理为10卷。《拾遗记》集杂史、博物于一体,语言华丽奇诡,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拾遗记》前九卷上自春皇庖牺,下至晋时事,以历史年代为经, 记述了帝王后妃、文人名士、宦官娼妓等各个阶层历史人物的异闻逸事。部分卷篇后有萧绮录语,对王嘉正文或补正、或辩难、或发挥、或评价。《拾遗记》第十卷则是较为典型的地理博物类结构,此卷以方位的转移为依托,历述昆仑、蓬莱、方丈、瀛洲、员峤、岱舆、昆吾、洞庭等八座仙山,以及山中的奇景异物、有关神话传说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拾遗记》又称《王子年拾遗记》,是一部集杂史、博物于一体的志怪小说集,由东晋时期的王嘉(字子年)所撰,后经南梁宗室萧绮整理。该作品共计10卷,涉猎内容广泛,从上古神话传说,直至晋代的轶事异闻,涵盖大量的历史异闻和神仙方术。

将从以下多个角度对这本书进行点评:

1. 历史文献价值:
   - 记录了自上古至晋代的众多历史异闻
   - 提供了研究古代神话、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的素材
   - 揭示了古人对宇宙、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理解与想象
   - 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文学发展水平
   - 体现了古代文献整理与流传过程中的变迁

2. 语言文学魅力:
   - 语言华丽,充满奇诡的想象力
   - 描述细腻,情节跌宕起伏
   - 融合了历史与虚构,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
   - 展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和艺术造诣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3. 知识传承意义:
   - 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 传递了古代的知识和学问
   - 为后世对失落文化的挖掘提供了线索
   - 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
   - 作为古籍整理的典范,有助于推动经典文献的研究

4. 社会文化反映:
   - 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与多神论
   - 折射出当时人们对于命运和超自然的看法
   - 揭示了古代皇权与神权关系的构想
   - 反映了异族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融合与影响
   - 为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5. 教育启迪功能:
   - 告诉人们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不同文化
   - 激发读者对于人类历史与自然的好奇心
   - 培养批判性思维,辨别历史与神话的区别
   - 引导人们思考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界限
   - 通过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

6. 版本注释特色:
   - 王兴芬的译注便于现代读者理解和欣赏
   - 全本全注全译的版本让作品更贴近大众
   - 注释详尽,有助于深入探索文本内涵
   - 翻译的语言现代化,降低阅读难度
   - 为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便捷的资源

7. 艺术想象力:
   - 神话传说多样,充满创意与幻想
   - 形象描绘生动,增强了视觉化效果
   - 选材独特,呈现了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 文中虚构的元素挑战了读者的想象力
   - 将史实与虚构巧妙结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世界

8. 综合评价影响:
   - 《拾遗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 它的奇特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
   - 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及志怪小说的发展
   - 作为经典名著,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有积极作用
   -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助于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此外,考虑到《拾遗记》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开放心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 注重文本的多层次解读,既享受故事,也挖掘深意
- 利用注释和译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 关注书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
- 对比其他古籍,拓展相关知识和认识

综上所述,《拾遗记》的精彩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历史文献价值、独特的语言文学魅力、深远的知识传承意义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王兴芬的全本全注全译版本使得这一古籍更加亲近现代读者,而其华丽的语言和奇诡的想象力则赋予了这部作品不凡的艺术成就,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