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回复: 1

《秋水堂论金瓶梅》 田晓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s32292409.jpg          

书名:秋水堂论金瓶梅
作者:田晓菲
分类:文学
ISBN:9787559815347      

内容简介

1.高晓松作序推荐,体验“电影拉片”式阅读——高晓松序言说,本书读解《金瓶梅》之详尽,几乎与学电影时一个个镜头“拉片”相似,凡举结构、背景、隐喻、人物、故事、审美、哲学、食物、器具、服饰、音乐、绘画、诗歌、方言……高晓松用五期《晓说》讲述《金瓶梅》,其中不少想法受秋水堂 启发,若对照节目与本书,当能体会其中默契。

2.左手“秋水堂”,右手《金瓶梅》,一本适合入门的《金瓶梅》导读——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书斋名为“秋水堂”)细解《金瓶梅》全一百回,体察《金瓶梅》作者的曲笔深心。我们的生活中原不缺少西门庆或者潘金莲,《金瓶梅》里面的人物是存在于任何时代的,他们需要的不是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而是强有力的理解与慈悲。

3.《金瓶梅》读到最后,竟觉得实在比《红楼梦》更好——熟读《金瓶梅》之后,会发现《红楼梦》全是由《金瓶梅》脱化而来。只是《红楼梦》自始至终写得“温柔敦厚”,从来都在丑恶的情景上遮一层轻纱;《金瓶梅》却锐利清晰,极为摹写人心的复杂之处,探入人性的深不可测。须得大智大勇,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

4.首次收入20幅清代《金瓶梅》精美插图,“中国最美的书”评委陆智昌封面设计——本书插图均出自美国艺术重镇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珍贵馆藏清代《金瓶梅》插图册,为呈现更好的彩色印刷效果,内文纸张特选用雅质纸。理想国版田晓菲作品封面由“中国最美的书”评委陆智昌设计,后将陆续推出《留白》《赭城》等。

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读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进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

作者简介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哈佛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著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以及《赭城》《留白》《“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等。中英文译著包括《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回忆录》(获2016 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首届“韩南翻译奖”)等。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合编《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 年—公元900 年)》并执笔其中部分章节。主编《九家读杜》将于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年度获哈佛大学卡波特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 书籍结构合理,逻辑清晰,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深入了解内容。

这种观点挑战了西方关于国家形态的普遍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来审视国家的意义。
《秋水堂论金瓶梅》是田晓菲的一部关于《金瓶梅》的文学评论作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作者对这一时期的京沪知识分子生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却未必能够涵盖所有个体的特殊性。这本书的精彩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4. 革命和民主的反思:在回应网友对中国的成功和共和制质疑时,文扬阐述了“人民共和国”的胜利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民主,更是一种实质民主的体现,反映了平民革命的深刻内涵。

在历史的大潮中,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有其独特的生命轨迹和思考路径,因此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还需结合更广泛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秋水堂论金瓶梅》对《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如西门庆、潘金莲、武松等,总的来说,《生活的逻辑》是一部深刻揭示民国黄金十年京沪知识分子日常生活和所思所行的著作。通过对他们的性格、行为、命运的分析,揭示了这些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读者对这些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5. 中国话语的重要性:文扬强调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伴随自己话语的崛起,否则可能会功败垂成。胡悦晗教授运用丰富的史料和精妙的分析,使得这本书不仅成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重要作品,也为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真实生活的窗口。对于那些对民国时期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