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回复: 1

《智利之夜》 罗贝托・波拉尼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30024357.jpg          

书名:智利之夜
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分类:小说 文学
ISBN:9787208131033      

内容简介

本书主人公塞巴斯蒂安·乌鲁提亚·拉克鲁瓦,是一位神甫兼文学批评家,天主教主业会的成员,同时还是一位平庸的诗人。因为坚信自己即将死去,发着高烧的他在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对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光一一进行了回顾,尽管事实上,随着夜晚的加深,他的热度降了下来,而他那一连串的胡言乱语也随着一些冷冰冰的人物的登场而得到了缓解。

作者简介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利之夜》是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一部中篇小说,首次以西班牙语版在2000年面世。这本书原名为《屎风暴》(Shit Storm),在出版人的劝说下改为现在的名称。

本书通过对主人公及其周遭人物的深刻刻画,展现了一个处于社会动荡和军人独裁时期的智利。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书中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困惑与挣扎。以下是该书的几个精彩看点:

1. 现实与虚构的交织:小说中,波拉尼奥巧妙地将现实历史事件与虚构的叙事融合,让读者在真实的历史线索与虚构的人物故事之间不断切换,引人深思。
   
2. 人性的探讨:书中对人性的深层次挖掘,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人的行为和选择,反映了复杂人性背后的诸多矛盾与冲突。
   
3. 文风的独特性:波拉尼奥的简洁有力的文笔,加之独特的叙述结构,使得整个故事充满张力,并且节奏感强烈。
   
4. 独裁政治的反思:小说不仅是对智利独裁时期的直接描述,更是对这一历史阶段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5. 文学与现实的对话:作品通过文学形式与现实世界进行对话,展示了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回应社会变迁与政治动荡。
   
6. 道德与生存的抉择:书中人物面临的种种道德困境和生存挑战,映射了人在极限状态下可能的选择和牺牲。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智利之夜》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作品。波拉尼奥通过对智利独裁时代的背景设置,不仅呈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而且透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情节层次,揭示了更普遍的人类关怀和社会反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