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0|回复: 1

《孙宝瑄日记》 孙宝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其他 
s28331204.jpg          

书名:孙宝瑄日记
作者:孙宝瑄
分类:史料 日记 近代史
ISBN:9787101109948      

内容简介

《孙宝瑄日记(套装共3册)》包括《孙宝瑄日记·上册》、《孙宝瑄日记·中册》、《孙宝瑄日记·下册》共3册。由中华书局编辑部主编。孙宝瑄(1874—1924)字仲玙、仲愚,浙江钱塘人。出身仕宦之家。其父孙诒经光绪时任户部左侍郎,岳父李瀚章任两广总督,兄孙宝琦晚清时出任驻法、驻德公使、顺天府尹,民国时任国务总理。孙宝瑄曾先后任工部、邮传部、大理院等职。虽然功名不显,但是学问涉猎甚广,交游多一时俊杰,如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夏曾佑、张元济、严复等。其日记于读书、交游、时政皆有较为翔实的记录,文献价值较高。



内容简介

孙宝瑄(1874-1924)字仲玙、仲愚,浙江钱塘人。出身仕宦之家。其父孙诒经光绪时任户部左侍郎,岳父李瀚章任两广总督,兄孙宝琦晚清时出任驻法、驻德公使、顺天府尹,民国时任国务总理。孙宝瑄曾先后任工部、邮传部、大理院等职。虽然功名不显,但是学问涉猎甚广,交游多一时俊杰,如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夏曾佑、张元济、严复等。其日记于读书、交游、时政皆有较为翔实的记录,文献价值较高。曾以《忘山庐日记》为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于1983年,是学界引用率很高的文献。今已断版多年,且稿本已影印收入《续修四库》,不存在底本困难,拟重新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孙宝瑄日记》读后感悟

《孙宝瑄日记》这本书,是我在探寻中国近代史时,无意间邂逅的一份宝藏。书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情怀,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带我亲临了那个动荡与变革并存的时代。

孙宝瑄,这位出身仕宦之家的清末民初名流,其一生可谓多姿多彩。通过他的日记,我们能窥见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身份特殊,交游广阔,父为光绪年间的户部左侍郎,岳父是两广总督,兄则是晚清驻法、驻德公使,顺天府尹,在民国时期更是出任国务总理。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孙宝瑄虽不求仕进,却自然而然地结交了许多时代名流。

书中最为吸引我的,是孙宝瑄对于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录。这些细碎的流水账,恰恰折射出了作者的性格与态度。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忧虑,对于个人命运的沉思,都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它们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挣扎。

在阅读这部日记时,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情感波动。当他描述与各界名人的交往时,文字之间不乏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吐露。如同我们在日记中能够读到的与章太炎等人的交往细节,这些都生动地勾画出了一幅清末民初文化名流的生活画卷。

《孙宝瑄日记》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在这套全三册的书中,不仅收入了孙宝瑄的全部日记,还包括了上海图书馆藏本和中华书局所藏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稿本》。这些编辑工作,无疑为我们研究和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书后的编人名索引与书篇名索引,更是显示了出版者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使得这本日记不仅仅是一部流水账,而是具备了学术研究的参考价值。

回归到日记的内容,孙宝瑄对于自己生活的点滴记录,既有对日常琐事的陈述,也有对国内外大事的评论,这种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及人物心理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在我看来,《孙宝瑄日记》不仅是一本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更是一部映射着清末民初社会变迁的历史文化读物。它以一人之笔,绘出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让读者在翻阅每一页时,都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鲜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