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回复: 1

《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2)》 以赛亚・伯林爵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31NoSc6zzqL.jpg          

书名: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2)
作者:以赛亚・伯林爵士
分类:书信 文学

内容简介

《伯林书信集》(卷二)的时间跨度自1946年至1960年,记录了伯林在战后重返牛津大学作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在此期间,伯林克服了最初的学术挫折和自我怀疑,从哲学转向思想史研究,并由此绽放了辉煌的学术生命。同时,他的私人生活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经历了父亲去世引发的情感波澜,开始了对有夫之妇艾琳•哈尔本的追求,并与其在1956年走入婚姻殿堂,完成了从单身汉到丈夫与继父的转变。伯林生命中这一段启迪他人也成熟自己的闪光年华,生动地反映在这一时期的书信当中。

作者简介

以赛亚・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生于俄国犹太家庭,童年目睹俄国革命,1921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哲学,1939年借撰写《卡尔•马克思》的契机转向观念史研究。1957年就职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发表具有开创性的“两种自由概念”演说,同年获封爵士。参与创办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作为杰出的观念史学家和学科主要奠基人,先后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学奖和伊拉斯谟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2)》:时光印记

在阅读《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2)》的过程中,我仿若穿越时空,与伯林一同经历了战后的复苏、学术的转型和个人生活的变迁。书中每一封书信都如一块拼图,共同构建起一个知识分子生动而复杂的生活图景。

重返牛津的篇章让我深刻感受到伯林对学术的热情与坚持。在那个知识迸发的时代背景下,伯林从哲学转向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映射了他的个人学术挫折和自我怀疑,更彰显了他在知识探索路上不屈的精神。这种对学术的不懈追求,无疑为许多后来者提供了前行的灯塔。

书中还细致地描述了伯林如何在多重身份中游刃有余,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教授,还是作家和公众人物,与许多同时代的杰出人物有着广泛交往。这些书信记录了他对时代重大政治与文化活动的洞见,反映了他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智慧交流的圆桌,感受思想的火花碰撞。

更加动人的是,伯林在这期间经历了父亲的去世和成为丈夫的转折点。通过书信,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在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时,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执着。这一点,给予了我巨大的心灵触动,让我明白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都要勇敢地面对,继续前行。

《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2)》不仅仅是一部学者书信的汇编,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心灵的对话。在阅读这封信札的时光里,我仿佛与伯林并肩走过了那段启蒙岁月,体验了历史的厚重,感受了思想的激荡,见证了一个伟大知识分子的成长。这是一次难得的心灵之旅,让我对生活、学术和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