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回复: 1

《革命之路(理查德·耶茨文集)》 理查德・耶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美国 
s33457074.jpg          

书名:革命之路(理查德·耶茨文集)
作者:理查德・耶茨
分类:小说 文学 美国
ISBN:9787532782345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对年轻夫妇,弗兰克和爱波·惠勒的故事,两人住在康涅狄格州郊外一条名叫“革命之路”的路上,附近社区中居住着许多与他们相似的中产阶级家庭。弗兰克(又意“坦诚”)是一名脚踏实地的公司白领,家庭主妇爱波(又意“四月”)则活泼动人,生性浪漫,富于幻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使他们的关系陷入困境,愈发频繁的争吵几乎要使两人窒息,爱泼提出的迁居欧洲以寻找自我的计划曾一度挽救了危局,带给两人改变生活的短暂憧憬,然而计划最终破灭,命运不可逆转地滑向悲剧……正如耶茨自己所述:“我笔下的人物都在自己已知与未知的局限内,风风火火地想要做到最好,做那些忍不住要做的事,可最终都无可避免地失败,因为他们忍不住要做回自己原本的样子。”

作者简介

理查德・耶茨(Richards Yates,1926-1992)是“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获成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内古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之路(理查德·耶茨文集)》,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而备受赞誉。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人物形象:
   - 弗兰克与爱波·惠勒夫妇的形象生动且具有代表性,他们代表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 通过弗兰克和爱波的对话和互动,耶茨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个人身份和家庭角色的期望与压力。
   - 爱波的不满和反叛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求变欲望,她的形象深刻地体现了个人追求与社会规范间的冲突。

2. 故事情节:
   - 小说情节围绕惠勒夫妇的日常生活展开,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冲突。
   - 弗兰克和爱波多次尝试改变现状,却不断遭遇挫折,这些情节加深了小说的现实感和紧迫感。
   - 耶茨巧妙地将夫妇俩的内心斗争与外部世界的变化相联系,使得故事既具有内在的心理深度,又不失社会广度。

3. 社会背景:
   - 小说精准捕捉了二十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焦虑和不安,体现了“作家中的作家”耶茨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
   - 通过描绘康涅狄格州郊外社区的生活,耶茨反映了当时美国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 小说中不断提到的“革命之路”,寓意着人们对于变革和新生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 写作风格:
   - 耶茨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能够深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 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直接且坦诚地展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感受。
   - 耶茨擅长运用细节描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段,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层次含义。

5. 主题深度:
   - 小说探讨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这一主题在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共鸣和深远的意义。
   - 通过对弗兰克和爱波的不同反应和应对策略的描述,耶茨展现了个体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复杂心理和可能的抉择。
   - 小说中的“革命”不仅是对社会的革命,更是对自我认知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挑战读者对于常态生活的理解。

6. 文化影响:
   - 作为一部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评为《时代》周刊百大英语小说经典之一的名作,《革命之路》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同名电影的成功,不仅扩大了小说的影响力,也使得耶茨的作品及其主题得以在更广泛的文化语境中被讨论和理解。

7. 社会反响:
   - 小说发布之初即获得成功,耶茨因此被认为是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其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 尽管小说描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但其主题和情感冲突与今天的读者仍能产生共鸣,显示了耶茨作品的长久魅力和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在阅读《革命之路(理查德·耶茨文集)》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变迁中个体命运的同情与批判。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本书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了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