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4|回复: 1

《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下(31-60册)》 纪昀等纂修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41E9XwKadhL.jpg          

书名: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下(31-60册)
作者:纪昀等纂修编
分类:中国 历史

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对四库馆臣们誊录入库的3400余种图书(称“着录书”)和抄存卷目的6700余种图书(称“存目书”)全部写出提要,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总目》。

★ 全书二百卷,乾隆四十六年二月编撰完稿,四十七年七月修改定稿。虽然《总目》也有考证失误和评价失当之处,但其对目录学的巨大影响仍然不可忽视,是治学的重要指引。

★ “以经、史、子、集提纲列目,经部分十类,史部分十五类,子部分十四类,集部分五类,或流别繁碎者又分析子目,使条理分明,所録诸书各以时代为次”,包括古今,纵论百家,衡鉴千秋,品评万卷,准公论以求至当,昭去取以达至公,诚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开启并成就了干嘉汉学的盛世辉煌,是构建东方知识世界体系的典型代表。

★ 初成于戴震、邵晋涵、翁方纲、姚鼐、周永年、任大椿等众多一流学者之手,有乾隆皇帝的深度参与,更是总纂官纪昀一生治学心得的结晶。

★ 武英殿位于紫禁城内太和殿西侧的熙和门与西华门之间,与东侧的文华殿构成左辅右弼之势,为明初所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曾在此殿登基,但于次日即撤离北京。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武英殿开始作为清朝的宫廷修书之所,初称武英殿造办处,隶属于内务府,专司内府书籍的缮样、刊刻、刷印与装潢。雍正七年(一七二九)改为修书处,直到清末。作为宫廷御用出版机构,武英殿修书处在整个清代刊行各类殿本书籍达五百四十四种,五万八千多卷,且用料考究,质地精良。

★时至今日,《四库全书总目》依然是学者和大众研习国学基本典籍的指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下(31-60册)》,纪昀等纂修编,作为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图书目录编辑成果,不仅因其庞大的规模和精细的编纂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也因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被后世学者所推崇。以下是对该书的一些精彩部分的点评:

1. 图书收录之广泛:
   - 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3400余种“著录书”及6700余种“存目书”,涉及了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
   - 这种全面的收录,为研究古代文献提供了比较重要的线索和依据,是研究古代知识体系的宝贵资源。

2. 提要内容之精准:
   - 每部作品都附有详尽的提要,介绍了书籍的主要内容、作者信息及其学术价值和影响。
   - 这些精准的提要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也体现了清代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学术功底。

3. 编辑团队之豪华:
   - 由纪昀等人牵头纂修,每一位成员都是当时学术界的重量级人物,保证了编辑质量的同时,也使得本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 强大的编辑团队是本书能够成为经典之作的重要保证。

4. 版本特色之突出:
   - 武英殿本的影印平装版本,是该版本首次以殿本半叶影印平装的形式出现。
   - 这一版本特色,不仅保留了古籍的原貌,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便利。

5. 文化意义之深远:
   - 《四库全书总目》不仅是一个图书目录,更是一部反映了清代学术思想和文化政策的大作。
   - 书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图书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6. 艺术价值之高超:
   - 除了内容本身,其装帧、排版等也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技术成就。
   - 精美的制作和高质量的呈现,使得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也同样值得称赞。

7. 使用便捷性之提升:
   - 尽管是古籍,但其编排合理,分类清晰,便于读者检索和查阅。
   - 这种用户友好的设计,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实用价值,使其成为了学者们常用的参考工具。

8. 历史影响之持久:
   - 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力持续至今不衰。
   - 书中所体现的学术标准和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下(31-60册)》不仅因其庞大的内容和精湛的编纂工艺受到高度评价,更因其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而备受推崇。这本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任何一位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学者而言,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