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7|回复: 1

《比尔·波特全集(共8册)》 比尔・波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51MMxcfXHSL.jpg          

书名:比尔·波特全集(共8册)
作者:比尔・波特
分类:文学

内容简介

《空谷幽兰》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安妮宝贝;《禅的行囊》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穿越中国部分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黄河之旅》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之后中国文化之旅再次引起关注。汉学家比尔•波特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流域风土人情、历史传言、古今变迁的全记录,穿越时空与历史名人面对面走过23座城市,探寻黄河,以不一样的视角感受中华文明的沧海桑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比尔•波特于1991年春进行了追寻黄河源头的旅行,探访了黄河沿岸的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他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执著与热情和对黄河源头的强烈好奇,战胜重重困难,坚持走完了行程。再次为广大读者带来了这本充满文化底蕴的行走笔记。《六祖坛经解读》是一本对大乘佛教《坛经》进行解读的哲学、宗教类图书。作者比尔•波特通过对不同版本之《坛经》进行比较、考证及解读(如契嵩本、宗宝本、惠昕本、敦博本等不同版本的《坛经》),以一个美国汉学家的视角解读大乘佛教《坛经》,此乃是比尔•波特对《坛经》的呕心之作,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生死事大,解脱亦然。这是我们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正确对待。《坛经》就是一位名叫慧能的中国和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传到我们手中之前,这部书已在东亚人与人之间心手相传,其所受尊崇,其他中国佛教著作无一能比。”另外,译者在原著基础上又进行了升华。《心经解读》《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释典力作。细致分析《心经》梵本语义,由此展开法理研讨。《心经》是佛法的精髓。它的“密度”——宣说教法的深广程度与篇幅之比——高于世上佛教著作,而且并未因此流于肤浅或庸常。我们已经无法确知它的作者为谁。可以确知的是,他于佛法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以优美简洁的文句与我们分享前辈修行者的境界与心得。《心经》是一部教法,其经文本身,也已臻艺术的化境。艺术与宗教之间,本无确切的分野;勉为其难,不啻庸人自扰。《丝绸之路》;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丝绸之路”画卷;,随着行程的向前展开,丝路沿线风光壮美的沙漠、长河、戈壁、高山,牵人思绪的佛龛、长城、石窟、古道、城堡和动人的历史传言一一浮现在读者脑海中,它似乎还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沿着张骞、霍去病、玄奘等人的足迹去看一看丝路的沧海桑田。《彩云之南》美国旅行家比尔·波特以其20多年前自己在我国西南云贵黔地区的自身游历为我们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当年有关少数民族风土人情、饮食服饰、婚庆习俗等场景。比尔•波特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游历中国,每次都在不同的文化主题下用文字和照片记录旅行中的见闻,他对中国西南这一地区的美景和神秘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寻人不遇》从2012年开始,比尔·波特开始了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寻访36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为此,他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出发,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之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他带着“美国的好酒”——用玉米酿制的波旁威士忌,向诗人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尔·波特的全集,深深扎根于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多次深入中国的实地考察。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对旅行中的见闻,还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美景和文化特色,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神秘与魅力。

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详细点评比尔·波特全集的精彩之处:

1. 文化探索:
   - 在《寻人不遇》中,波特开始了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古代文人足迹的追溯,也是一次心灵的深度对话和文化的自我探索。
   - 通过《黄河之旅》,波特以步行的方式深入黄河流域,探访23座城市,用他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了这一流域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以及与历史名人的“面对面”交流,为读者呈现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2. 心灵成长:
   - 在《六祖坛经解读》中,波特对美国汉学家的视角进行大乘佛教《坛经》的深入解读,展现了他在宗教和哲学领域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不仅是波特对《坛经》的呕心之作,更是一次关于生死、解脱的深层次思考。
   - 波特的作品常常反映了一种内心的旅行,他在文字中提示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得失,以及如何在漫长的旅途中识别和放下那些阻碍我们看清前方道路的“包袱”。

3. 文化传播:
   - 作为汉学家,波特不仅通过文字记录他的旅行见闻,更通过深刻解析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宗教和哲学思想,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

4. 旅行写作:
   - 波特的写作风格独特,他将旅行见闻、文化探索与个人内心体验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种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富有娱乐性的旅行文学。

5. 文化考证:
   - 在《六祖坛经解读》中,波特对不同版本的《坛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考证,展现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功底,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坛经》的新视角。

综上所述,比尔·波特的全集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行见闻和独特的文化视角给读者带来知识与乐趣,更通过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描绘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生命与自我认识的探索与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