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7|回复: 1

《耶稣的童年(库切文集)》 J.M.库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33307047.jpg          

书名:耶稣的童年(库切文集)
作者:J.M.库切
分类:小说 文学 非洲
ISBN:9787020146055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 库切

对自己和读者发出的又一次挑战

只有库切,才敢这样写小说。

当记忆和经验都已作废,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

“这本书代表了我们两种看世界的眼睛,一种是堂吉诃德的眼睛,一种是桑丘的眼睛。对堂吉诃德来说,他要战胜的是巨人。对桑丘来说,这只是一座磨坊。”

故事始于一场神秘而模糊的移民。男孩大卫和老西蒙在通往新世界的船上偶遇,他们都被抹去了从前的记忆和身份,要在诺维拉开始新生活。西蒙靠直觉认定了大卫的母亲伊内斯,就这样组成了家庭。

男孩不肯上学,声称早已懂得了真实的语言和数字,他唯一愿意阅读的,是一本儿童版《堂吉诃德》。上了年纪的西蒙所知道的一切,不停经受着男孩刁钻的提问和挑战。

或许,在新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简介

J.M.库切:

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亚。

文敏:

译者,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专职记者工作之余翻译有J.M. 库切的小说《等待野蛮人》《内陆深处》《耶稣的童年》等;保罗·奥斯特小说《纽约三部曲》等;唐·德里罗小说《人体艺术家》等。共译有四百余万字四十种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的童年》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考,成为了J.M.库切文集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书通过描绘一个寂寞男子、一个天才儿童以及一位不相干的女子在记忆被抹除、身份被篡改后,于陌生国度组成所谓的“偶合家庭”,并开始全新生活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存在、自我认知以及社会构建等深刻议题的探讨。精彩部分的点评如下:

1. 记忆身份抹除:书中人物的记忆被抹除和身份的篡改不仅是情节的设定,更深刻地探讨了个体认同与外部给予的身份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如何在失去过去的过程中寻找自我。

2. 家庭构建:所谓的“偶合家庭”在书中担当着重要的隐喻,通过这一设定,库切探讨了人类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形成,以及这样的关系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融入与个人成长。

3. 形而上学伦理:整部小说贯穿了形而上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的讨论,库切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对“新生活”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4. 儿童心声:男孩大卫作为天才儿童的形象,他的独特视角和对世界的认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探索人类认知发展和儿童心理世界的窗口。

5. 叙事手法:库切采用了其标志性的稠密叙事织体,使小说在讲述一个充满惊奇与震动的故事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6. 社会批判:通过对人物在新社会中的适应与冲突的描述,库切展现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日益疏离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机构对个体的束缚和限制的批判。

7. 语言对话:书中对“真实的语言和数字”的探讨,揭示了语言、知识和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库切对人类沟通本质的深入思考。

8. 文化身份:通过人物跨文化的经历,库切探讨了文化身份的构建和解构,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抗争与适应。

此外,进一步探讨本书的主题,可以发现,《耶稣的童年》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和家庭的小说,它还深刻地触及了人类存在的边界问题,如自我认知、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文化身份的构建。库切通过这些精妙的叙事和深邃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通过文学作品探索人生哲学的机会。

总之,《耶稣的童年》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叙事结构,成为了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让读者跟随书中人物经历了一段非凡的旅程,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爱、认知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