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回复: 1

《泰晤士:大河大城》 彼得・阿克罗伊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英国 
s33663389.jpg          

书名:泰晤士:大河大城
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
分类:历史 城市 英国
ISBN:9787532173211      

内容简介

打开一本书,许你一座城。

★ 一个帝国在她的河岸诞生。这条既令人愉悦,又充满恐惧的河流仍在启示。

★ 拿奖无数的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作品,《伦敦传》的姐妹篇。

★ 继《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伊斯坦布尔:面纱下的七丘之城》《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孟买:欲望丛林》之后“读城系列”的新作。

★ “书中闪耀着阿克罗伊德从泰晤士河中打捞出来的金块的光芒……你也许会认为这位被荣誉环绕的作者,天生就是要写这本与众不同的书的。”——《观察者报》

★“《泰晤士:大河大城》的结尾篇章非同凡响,可能是(阿克罗伊德)多产的职业生涯中最精美与富有感染力的一段文字。”——《纽约时报》

阿克罗伊德追根溯源般地把泰晤士河这幅神圣的画卷缓缓铺在我们面前,从她的过往,她的万物生灵,她独特的味道和迷人的色彩,到她的文化、法律、代代相传的魔法和神话,再到她的文学、贸易、气候,她的日生日落,潮涨潮汐,无一不是那样的魅力无穷。阿克罗伊德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通过一条英 国的母亲河来陈述一部流动的城市历史,作者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学术能力,以及带有英伦绅士般的文笔引领读者似行舟于泰晤士河之上,走进英国城市文化的褶皱之中。

作者简介


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1949年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他曾为《旁观者》担任多年文学编辑,现为《泰晤士报》首席书评家、皇家文学学会成员。在英国文坛上,彼得•阿克罗伊德可以说是最多产、最多面手的作家。他至今已经出版著作近六十种,其中小说、传记和历史著作三足鼎立,同样出色。《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王尔德别传》获1984年毛姆奖。作者的重要作品还包括《伦敦大火》《霍克斯默》(获1985年的韦特布里德奖和《卫报》小说奖)、《艾略特传》(获1984年韦特布里德奖和海曼因奖)、《狄更斯传》(入围1991年NCR图书奖)。除此以外,他还获得著名的英国惠特贝瑞传记奖,英国皇家汉密特奖,英国布莱克小说纪念奖,毛姆小说奖,南岸文学奖等。

译者:任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与传媒博士。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电影研究专著《光影叙事与时代风云——上海城市电影60年变迁(1949-2009)》,并翻译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泰晤士:大河大城》评解

在阅读彼得・阿克罗伊德的《泰晤士:大河大城》时,我被其深刻揭示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书中不仅描绘了泰晤士河如画的自然景观,更生动地勾勒出了河流与伦敦这座城市千丝万缕的联系。

阿克罗伊德的文字细腻而富有穿透力,他追溯泰晤士河的历史脉络,将一幅幅历史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曾令伦敦人闻风丧胆的大瘟疫,到那场毁灭性的大火,再到“二战”期间德军对这座城市的残酷轰炸,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被巧妙地编织进河流的故事之中,使得泰晤士河仿佛成为了一位见证历史的智者。

书中也不忘提及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上世纪50年代河流的污染问题以及后来的治理过程,反映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修复的可能性。南岸从“绝望与耻辱的代名词”转变为新世纪复苏的象征,这一变化不禁让人深思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彼得・阿克罗伊德通过《泰晤士:大河大城》传达出的不仅是对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记录,更是一次对生命之河的颂歌。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让这条河流的过往、万物生灵、独特气味和迷人色彩跃然纸上。

这本书不单是一条河流或一座城市的传记,它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是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塑造了今日伦敦面貌的瞬间。

《泰晤士:大河大城》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以其独到的视角、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泰晤士河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水流,而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