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回复: 2

《科学作为天职》 李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社会 科学 
s33539058.jpg          

书名:科学作为天职
作者:李猛
分类:社会 科学
ISBN:9787108063151      

内容简介

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们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

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韦伯研究者李猛以“我们时代的命运” 为核心关切,编选了这本与韦伯对话的文集:不仅全新精译了演讲全文,收录了六篇韦伯同时代人对此篇演讲的批评与回应;还组织国内学人如渠敬东、应星和田耕等为文诠释韦伯当年的思考,直面当下中国日益严峻的学术体制化与专业化困局,借助经典的力量来审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为学术研究寻找信仰和职业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作为天职》这本书是对马克斯·韦伯1917年著名慕尼黑演讲的现代解读与扩展,由李猛编著。原作以深刻的洞见分析了科学工作与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被认为是韦伯的代表作之一,对几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该书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现实界定剖析:韦伯的演讲对科学工作的实践层面和哲学层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科学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内在的召唤和天职。

2. 信仰职业关系:书中探讨了科学与信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家如何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处理信仰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张力。

3. 职业伦理阐释:韦伯详细讨论了科学职业的伦理要求,包括诚实、客观、无私等,这些观点对于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科学家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4. 时代命运关联:李猛在编辑此书时,特别强调了“我们时代的命运”这一主题,通过韦伯的论述与当代的反思,展示了科学如何影响现代世界的命运。

5. 批评回应收录:书中不仅精译了韦伯的原始演讲全文,还收录了六篇来自韦伯同时代人对此演讲的批评与回应,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

6. 现代价值启示:通过对历史文献的重新翻译和编辑,李猛成功地将韦伯的思想与当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相联系,提供了关于科学职业的现代价值的启示。

总之,《科学作为天职》这本书不仅是对韦伯思想的现代诠释,也是对科学本质、科学与社会关系以及科学家职业道德的深刻反思。李猛的编辑工作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加入了与当下社会紧密相关的内容,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备了引导现代人思考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作为天职》这本书由马克斯·韦伯著,李猛编译,是一本关注科学本质和科研工作者责任与使命的作品。在当下这个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重新审视韦伯的这篇演讲,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下面将围绕该书的多方面内容展开精彩点评:

1. 科学与天职关系:
   - 描述了科学工作与天职观念的内在联系,强调了科学活动本身并非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的信条和献身的方向。
   - 讨论了科学所面临的困境,如官僚体制化对学术自由的限制,以及科研工作者如何在现实中找到平衡点,维护学术独立性和创造性。

2. 科学职业的本质:
   - 深入分析了科学职业化对个体科学家的影响,包括如何塑造科学家的职业形象及其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 提出了专业化导致科学知识的碎片化,科学家可能变得像“用脑的打字员”,这种去人格化的趋势值得深思。

3. 科学精神的内核:
   - 探讨了科学工作的伦理要求,包括追求真理的义务、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及科研人员的责任感。
   - 强调了除专业能力外,科学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人类素质和道德担当,才能胜任科学工作。

4.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 论述了科学如何影响社会文化,特别是科学思维和方法论对社会其他领域,如经济和政治的深远影响。
   - 分析了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与政治、经济等力量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5. 科学的理性界限:
   - 阐述了科学理性的局限性,即科学能够解释世界,但无法回答有关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 指出了大工业时代下科学应用的双刃剑特性,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

6. 科学教育的使命:
   - 探讨了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判断力。
   - 讨论了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如何保持科学探究的纯粹性和激情,避免教育的机械化和功利化。

7. 科学生涯的规划:
   - 对于选择科学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书中提供了关于如何规划科学生涯的建议,包括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
   - 描述了科学家在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如资金压力、学术评价体系、公众理解与接受度等。

8. 科学未来的展望:
   - 反思了科学未来的可能性,包括跨学科合作的加强以及开放科学的理念。
   - 提出了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预测,尤其是信息技术对科学研究模式和传播方式的影响。

此外,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生存的驱动力往往不再是信仰和价值,而是对职业成功的追求。在此背景下,李猛通过全新精译韦伯的演讲全文,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科学事业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复杂画面。《科学作为天职》不仅提供了对韦伯思想的现代诠释,还激发着读者对科学的深层次思考。

综上所述,《科学作为天职》这本书通过对科学本质的深刻剖析和对科研工作者责任与命运的探讨,勾画出了科学事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李猛的精译工作使得韦伯的洞见与现代社会对话,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行动指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