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1|回复: 1

《把自己作为方法》 项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社会 
s33683876.jpg          

书名:把自己作为方法
作者:项飙
分类:社会 访谈
ISBN:9787532176953      

内容简介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作者简介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

吴琦,《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本书,由项飙和吴琦主编,不仅展现了两代北大学人的智慧和见识,更通过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的三年谈话,探讨了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重要问题。本书的精彩部分在于其深刻地切入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重大主题,通过对项飙教授个人经验的追索,引导读者一同思考和探索。以下是对该书的具体点评:

1. 个人经历与社会变迁
   - 个体叙事:书中通过项飙的个人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变化。这种以个人生活轨迹为线索的历史叙述,使得抽象的社会变迁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
   - 历史与现实:作者巧妙地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现实问题的分析相结合,既展示了历史的纵深感,也增强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剖析。

2. 知识共同体的探讨
   - 学术界的内省:书籍中对知识共同体的探讨,实际上是对学术界自身的一次内省,反思了学术界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和责任。
   - 知识的力量: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知识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以及知识分子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全球化与民粹主义的分析
   - 全球化双面:在分析全球化时,书中不仅谈到了其带来的机遇,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如民粹主义的兴起,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 超国界思考:作者通过跨国的观察和研究,引导读者超越国界,从全球角度理解当下的社会现象。

4. 人类学方法论的新解
   - 学科自省:在探讨人类学方法论时,书中不仅传授了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还对其进行了深刻的自省和批判。
   - 方法论创新:通过与项飙教授的对话,展示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和创新人类学方法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研究场景。

5. 跨地域文化的碰撞
   - 多地对话:书籍的背景跨越了多个地域,从北京到牛津,再到温州、杭州和上海,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为对话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 文化融合:在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环境中进行对话,促使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反映了文化融合下的学术探讨。

6. 实证与思辨的结合
   - 实证研究:项飙教授以其丰富的实证研究经验,为书中的讨论提供了坚实的事实基础。
   - 理论思辨: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思辨,使得书籍不仅具有实践价值,同时具有理论深度。

7. 文风与结构的独特性
   - 对话形式:采用对话形式撰写此书,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便于读者理解和吸收。
   - 结构安排:书籍的结构安排合理,内容层次分明,使得涉及的广泛议题得以清晰展现。

8. 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平衡
   - 批判性思考:作者不避讳对现存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学术探讨的独立性和深度。
   - 建设性建议:在批判的同时,书中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把自己作为方法》不仅是一本涉及多个领域、具有深刻见解的书籍,更是一部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所创新的学术作品。它以个人经历和社会变迁为线索,深入探讨了一系列重要主题,展现了两位学人的学术智慧和人文关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