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回复: 1

《大道既隐》 彭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艺术 
416OjROTh6L.jpg          

书名:大道既隐
作者:彭卿
分类:艺术
ISBN:9787521706956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初,包含着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内容的大美术观念传入中国。代表儒家文明的传统绘画每每伴随着传统主义的复兴而繁荣发展,但其背后的一套理学修身系统已然不明确。只有将“画”视作文化、学术之公器,重新审视中国画修身的转向,才能真切感受到深刻的“文化焦虑”。因此,进入美术时代,面对中国画时不禁有三问:1.美术的意义是什么?2.中国画是怎样成为传统与民族文化代言人的?3.现代写生观如何影响着中国画?本书以三个章节,对这三个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

作者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数字人文。代表作《中国现代“美术”观念的形成与演变――1895-1924年的美术观念》,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既隐》这本书主要围绕“美术”在中国的兴起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考察了二十世纪初大美术观念传入中国的历程,以及这一文化现象如何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和儒家文明的发展。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对这本书进行点评:

1. 背景引入:
   - 书中的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初,那时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国内文化界亦处于巨大变革之中。彭卿通过详细的历史回顾,勾勒出了这一时期的文化与社会背景。
   - 此书不仅是历史叙述,更是文化研究的佳作。作者借助历史来剖析美术观念的输入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儒家文明传统绘画的深远影响。

2. 主旨内涵:
   - 彭卿在书中提出“大道既隐”的概念,暗含着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逐渐被忽视的忧虑。
   - 书中深入分析了大美术观念的结构,及其如何包含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传入中国的过程。

3. 文化冲突:
   - 彭卿描述了大美术观念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产生的多层面冲突,这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中国传统绘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 书中还探讨了传统主义者如何应对这种冲突,并在其中寻找到适合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道路。

4. 学术策划:
   - 知名思想史学者金观涛参与了本书的策划,其学术研究对书中关于近现代美术史三大关键问题的探讨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5. 作品价值:
   - 对于读者而言,本书不仅提供了一条理解中国艺术背后深层世界的途径,同时也是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参考书籍。
   - 彭卿的著作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以把握和理解中国美术史的关键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6. 文本特色:
   - 彭卿在书中采用详实的历史资料与丰富的案例分析,使得论述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生动的案例支撑。

7. 文化意义:
   - 本书通过对“美术”在中国的兴起进行研究,揭示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我调适与文化自信的建设。
   - 书中也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全球化大潮中维系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启示。

8. 阅读体验:
   - 虽然涉及的主题复杂深邃,但彭卿的论述清晰,使读者能够在纵深的文化分析中获得知识与启发。
   -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更深刻地认识文化交融下的中国美术史,从而拓展视野,丰富文化认知。

此外,考虑到读者可能对相关时期的文化变迁与美术发展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 在阅读本书时,可结合同一时期其他艺术作品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 鉴于书中涉及多个艺术门类,读者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 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读者在吸收书中观点的同时,也能思考当下中国美术面临的全球挑战与机遇。

总的来说,《大道既隐》是一部深入探讨“美术”在中国兴起的重要学术著作。彭卿通过丰富的历史素材与深刻的文化分析,向读者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在现代化浪潮中的演变与坚守。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化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认识,也为理解文化变迁中的艺术本质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