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8|回复: 1

《科学之路》 杨立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科学 
s33986227.jpg          

书名:科学之路
作者:杨立昆
分类:人工智能 科学
ISBN:9787521732399      

内容简介

“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卷积神经网络之父”……由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出贡献,杨立昆被中国计算机科学界和企业界所熟知。

杨立昆的科学之路,谱写了一段关于勇气的宣言。他为了知识本身求学,而不是文凭,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通过激烈的考试竞争进入名校不是科学成功的窄门。他广泛阅读,为他科学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特立独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便那件事在短时间里不被人看好。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低谷期,他寂寞地坚持,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人类社会,未来机器能思考吗?杨立昆的这部著作,讲述正是人工智能在我们面前崛起——这个历史上仅有的时刻发生的故事。

作者简介

杨立昆是法国人,名字原文为Yann Le Cun,姓氏为Le Cun,因在美国常被误缩写为Y.L.Cun,于是把LeCun合写在一起。中文译名原为扬•勒丘恩,华人AI圈一直亲切地称他为“杨乐康”,他本人听闻后,干脆自己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字——杨立昆。

他被誉为 “卷积神经网络之父”,2019年3月,因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面的贡献获得2018年度图灵奖。此外,他还获得了2014年IEEE神经网络先锋奖(Neural Network Pioneer Award)、2015 年 IEEE PAMI 杰出研究奖和2016 年 Lovie 终身成就奖。

他为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和图像识别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手写字体识别、图像压缩和人工智能硬件等主题发表过190多份论文,研发了很多关于深度学习的项目,并且拥有14项相关的美国专利。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感知、移动机器人学和计算神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之路》由著名的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撰写,这本书不仅展现了其个人追求科学的心路历程,也揭示了科学研究的曲折与乐趣。针对这本作品的精彩部分,以下是简单的点评:

1. 个人科学信念:
    - 杨立昆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对科学的热情以及非传统教育道路的选择。他鼓励读者追求知识本身而非仅仅为了文凭。
    - 这一观点启发读者思考真正的学习动机,并反思现代教育体系下的学习目的。

2. 图灵奖得主经验:
    - 作为图灵奖得主,杨立昆分享了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经历。
    - 对于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读者,这些经验可作为宝贵的参考和激励。

3. 科学研究之路:
    - 书中描述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并分享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 此类叙述有助于读者理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并激发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

4. 勇气和坚持:
    - 杨立昆在书中表明,科学探索需要勇气和决心,这是他能够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关键因素。
    -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激励读者在面对逆境时保持积极态度。

5. 自述和自主性:
    - 通过自述的方式,杨立昆呈现了一位科学家的思考与成长,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亲密而直接的了解途径。
    - 自主性的强调则鼓励读者在学习和研究中保持独立性与原创性。

6. 科学与社会:
    - 杨立昆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科研,还关注科学如何在社会中发挥作用,以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 这增加了读者对科学在现实世界应用中的认识,强化了科学研究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阅读《科学之路》时,读者不仅可以从杨立昆的个人经历中获取灵感,还能深入了解科学精神和科研实践的细节。书中所蕴含的勇气、坚持、独立和社会责任等主题,对任何追求卓越的人都是重要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