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回复: 1

《谈话录》 王安忆/张新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随笔 
s32278381.jpg          

书名:谈话录
作者:王安忆/张新颖
分类:文学 访谈 随笔
ISBN:9787544775922      

内容简介

◆七次旗鼓相当的谈话,呈现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

作为中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王安忆身上同时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革新,她的作品既切中了时代痛点,又和速朽的潮流保持着距离。而作为兼具学识和才情的批评家,张新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用力透纸背的书写刻画着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本书,即是欣赏两位势均力敌的谈话者在美学和智识上的碰撞。

◆几十载笔耕不辍,以工匠精神凿开文字与心灵的通道

王安忆认为:“文学是需要终身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到与人生同步。”她将文学融入生命之中:“文学家就是工匠,就是在做活,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变自然会有质变……我们强调独创性,这已经是我们艺术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不断地要求你提供新的内容。

◆以作家视角看同行,畅谈与汪曾祺、王蒙、莫言、余华、迟子建等人的交往经历

“我觉得汪曾祺的小说,写两类东西最好,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享受。”

“王蒙是一个太聪明的人,真聪明啊,我觉得他真的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你看,莫言这么粗壮的一个汉子吧,忽然之间能写出这么灵巧的东西,真的就是神来之笔。”

“余华他会给你什么印象呢,他会让你觉得是一个找爸爸的孩子。”

“迟子建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就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

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

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疏离。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作者简介

王安忆 一九五四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一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第四届红楼梦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张新颖 一九六七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双重见证》《九个人》《在词语中间》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话录》由王安忆和张新颖共同创作,该书以其独特的对话形式和深刻的文学思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深入回顾。通过细致分析王安忆与张新颖的对话,可以发现其精彩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
   - 纯粹之美的探讨:《谈话录》通过七次深入的谈话,呈现了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这种美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美感,更多的是创作者对于文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 文学与时代的关联:在对话中,王安忆分享了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同时也表达了文学与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切中时代痛点的写作态度,展现了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2. 个人写作史的反思
   - 写作历程的回顾:王安忆在书中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这些经历不仅是她个人成长的标记,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理解作家创作心路历程的视角。
   - 创作观的分享:她谈到了小说家如何观察日常生活,以及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这些观点不仅丰富了读者对小说创作背后理念的认识,也启发了关于文学创作方法和目的的思考。

3. 深度对谈的剖析
   - 对谈形式的创新:《谈话录》采用的七场深度对谈形式,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作品类型。这种形式既保持了对话的自然流动性,又能深入探讨每一主题,实现了文学与批评的有机结合。
   - 文学课的深化:每一次对谈都像是一堂深度的文学课,让读者在跟随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了关于文学、艺术和生活的丰富知识和深刻启示。

4. 当代文坛的回顾
   - 文坛现状的观察:通过对谈,两位作者对当代文坛进行了深刻的回顾和批评。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文学界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多角度看待和思考文学的途径。
   - 审美趣味的分享:在谈话中,王安忆和张新颖还分享了他们对于文学创作中审美趣味的理解。这些分享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也让读者在享受文学美感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谈话录》之所以受到广泛好评,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更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体验方式。通过王安忆和张新颖的对话,不仅能深入了解两位文学创作者的思考和创作过程,还能从中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