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回复: 1

《红与黑(作家榜经典文库)》 司汤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经典 
51oPWxYya9L.jpg          

书名:红与黑(作家榜经典文库)
作者:司汤达
分类:小说 文学 经典

内容简介

光荣与耻辱,梦想与悲剧,究竟有多大的距离?!一个集颜值学识于一身的外省青年,如何奇迹般破圈实现他出人头地的野心?!于连自卑又孤傲,为了跻身上流社会,抓住一切机会,终于成了市长的家庭教师。但没过多久,他竟然卷入了市长夫人、侯爵女儿复杂的情感旋涡中……

作者简介

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征服世界的法国文学巨匠,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本名马利-亨利·贝尔,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一个律师家庭。7岁丧母,13岁进入格勒诺布尔中央学校。17岁,随法军远征意大利,期间与当地一名女孩产生一段浪漫而离奇的恋情。19岁,他厌倦了军旅生涯,辞职返回巴黎。23岁重返军队,因战功卓著,获得拿破仑的表彰。29岁,作为拿破仑的信使,随军远征俄国,目睹了莫斯科的惊天大火和法军的一败涂地,开始怀疑自己对拿破仑的狂热。31岁,拿破仑帝国崩溃,司汤达在仕途上的野心彻底破灭。出于对复辟政权的厌恶,他前往米兰,投身写作,先后创作了《海顿、莫扎特、梅达斯太斯的生平》《意大利绘画史》《论爱情》等,逐渐为人所知。34岁,启用“司汤达”笔名。38岁,遭意大利政府驱逐返回巴黎。此后九年中,靠写作维生,频繁参与文学沙龙。4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遇冷,被认为不可理解。47岁,出版《红与黑》,再次备受质疑。司汤达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本书是为将来的读者所写。52岁,获得荣誉军团勋章。 56岁,完成长篇小说《帕尔玛修道院》。59岁,因中风逝于巴黎,墓碑上刻着:“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写作,恋爱,活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与黑》是由法国作家司汤达所著的长篇小说,也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小说原名《于连》,在1830年发表时更名为《红与黑》,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义。这本书中的精彩部分集中在对主人公于连的深刻刻画以及对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的细腻描绘,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 人物形象
   - 主人公于连:于连作为一个普通木匠的儿子,拥有着清秀如少女般的面容和超群的记忆力。这种外在与内在的矛盾表现,为于连的人物命运增添了戏剧性。
   - 内心纠结:于连自卑而又孤傲的性格特征,正是司汤达对人物复杂内心的深刻挖掘。他渴望进入上层社会,但内心深处又对这种虚荣和虚伪保持批判,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

2. 象征意义
   - 红色与黑色的寓意:红色代表热情、革命和冒险,而黑色则象征着死亡和罪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揭示了小说中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的复杂性。
   - 社会阶层对立:通过于连的个人经历,展现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等级森严与阶层对立,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个体挣扎的主题。

3. 社会批判
   - 揭露社会丑恶:小说对外省小城的政治腐败、教会的黑暗以及上流社会的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显示了司汤达对时代弊端的不满和批判。
   - 反映社会矛盾:小说通过于连与社会的冲突,生动地展示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社会的现实与不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4. 文学风格
   - 心理描写:司汤达精细的心理分析,尤其在处理于连与德雷那尔夫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 现实主义风格:小说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基础,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司汤达独特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总之,可以看出,《红与黑》不仅是司汤达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社会批判的杰作。它通过于连这一角色的命运起伏,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同时也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