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回复: 1

《张荫麟作品集(套装共四册)》 张荫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文学 
41COZLc2YdL.jpg          

书名:张荫麟作品集(套装共四册)
作者:张荫麟
分类:历史 文学

内容简介

张荫麟作品系列丛书,包括《张荫麟书评集》,《宋史论丛》,《请史论丛》,《中国史纲(外二种)》。

★《宋史论丛》主要收入张荫麟的宋史研究论著,不少篇章具有开拓性,至今依然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王曾瑜回顾宋史研究时指出:“张荫麟是中国近代宋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学问渊博,在20-40年代,先后发表论文二三十篇,涉及宋代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宋史研究的不少课题是由他发轫的。

★《清史论丛》张荫麟自承“尝有志于近世史”,投身清史研究甚早,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曾为研究生开设“清史专题研究”等课程,研究亦颇有成绩。本书主要收入张荫麟的清史研究论著,是张氏清史论文的首次汇总出版,既包括其正式的论文,也有论学函札与史料整理,以期展现其清史研究的全貌,呈现张荫麟丰富的学术世界。另附张尔田和温廷敬的商榷之文,以供参考。

★《中国史纲(外二种)》是张荫麟的名作,作者精心构思,出版后好评如潮。傅斯年以为“非常之好,可为大学之用!……那半部书的好处,在乎能动人,文章好”;贺昌群称赞“尤其使我心折的,是他的组织力之强,文章技术之妙。他的文字简洁犀利,充满了现代精神。……他时时迫着你去随着他想,随着他的思路如剥蕉一般层层的引往论旨的心核里去”。贺麟则强调其思想性,“不仅是他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整理与发扬,这里面实寄寓着他对于现在和将来的贫苦大众的无限同情”。此次重版,根据多种底本进行校勘,为了全面展现张氏通史的实绩、学说与理想,还收入《儿童中国史》和《通史原理》,并附以撰述计划和讨论文字,期待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经典文本。

★《张荫麟书评集》后“五四”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辈学人受传统道德伦理的制约愈少,故能接纳西式的学术批评,而产生出众多生机活泼、直指问题核心的书评文字。被誉为“天才史学家”的张荫麟在民国学界以善写书评著称。他在入读清华学校的第二年,因撰文质疑乃师梁启超的老子在孔子后百余年之说而一鸣惊人,此后因家庭环境和师友鼓励又多作书评。其中少数为介绍性质的文字,更多的则是品评学术的激扬之音,往往风格多元,文字犀利,一针见血,可谓当时的学术生态实景,有助于了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文学界的风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荫麟作品集是一套包含四册的文集,其中包括《宋史论丛》、《清史论丛》、《中国史纲(外二种)》等。这些作品不仅涵盖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宋朝和清朝,还触及了中国历史的其他重要方面。

关于张荫麟作品集(套装共四册)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深厚历史研究功底:张荫麟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其作品展示了深厚的历史研究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宋史论丛》和《清史论丛》中,他对史料的运用和分析都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2. 独特历史视角:在《中国史纲(外二种)》中,张荫麟尝试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中国历史叙事框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历史视角。

3. 文学与史学的结合:张荫麟的作品不仅注重历史事实的陈述,还兼顾文笔和叙事的流畅性,使得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阅读的愉悦。

4. 深刻的历史思考:在对宋朝和清朝的历史研究中,张荫麟不乏对历史人物、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这些都为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5. 丰富的历史细节:无论是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还是清代的文化社会,张荫麟都能够提供丰富的历史细节,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6. 学术价值与普及性的平衡:张荫麟的作品在保持学术研究深度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力求做到既有学术价值又易于普及。

7.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多篇论述中,张荫麟尝试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引导读者思考历史对当下的影响和启示,这种跨越时空的思考对于培养历史意识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张荫麟作品集(套装共四册)不仅是对中国宋史和清史研究的重要贡献,也是广大历史爱好者了解中国历史、提升历史素养的宝贵资料。通过这套作品集,读者可以领略到张荫麟作为历史学家的学术魅力,以及他对于中国历史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