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回复: 1

《风雨琳琅》 陈新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传记 
s33623607.jpg          

书名:风雨琳琅
作者:陈新华
分类:人物 传记
ISBN:9787521712810      

内容简介

这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民国初期留学归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底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

林徽因属于从传统的士,转往新型知识分子的路途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人。他们幼年时,接传统的余绪,立德立功立言是常念的道理,求学时期经“五四”洗礼,留学欧美,受现代的学术训练,又培养了一股子穷究事物本源的执着。这两者结合,就决定了他们的安身立命——是要以自己对知识的、专业的追求,传承文脉的使命和责任,给予战乱和变化中的祖国以“实质性”的影响,推动一个大国的艰难转身。

这在他们的时代,意味着事倍而功半,意味着痛苦和磨难,也意味着,极有可能会失败,最终淹没在时代洪流的大旋涡中。就像史景迁为他们的一生做出的发问:“在外侮入侵和占领的苦难与内政如此的无道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目标明确的国家建设?在大众的贫弊被某些时期里市侩的贪婪无度与另一些时期里国家的极端集权主义变得日益深重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平衡的经济增长?在一个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个人的创造活动和心智的探索怎么可能会得到普遍的展开?”

自然是千难万难。所以我们看到,她和梁思成的一生,近似于愚的勇气和坚持,也看到他们出人意料的软弱和改变。他们在斗室里漫卷诗书,也在暗夜里苦痛追问。和短暂的荣耀相比,疑问和困惑持久不息,追随了他们一生。最终,他们成了逆时代的力量,最忠诚的反对者,在孤独和寂寞里走到生命的尽头。

风雨琳琅的时代,安身立命的那个东西,决定的,真的是一生的命运。

作者简介

陈新华

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祖籍上海,生于宁夏。现为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兴趣在晚清以来的社会与文化。曾著有《百年家族——林徽因》《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合著有《留学旧踪》《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琳琅》是陈新华的作品,以林徽因及其所处时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民国初期的故事。本书不仅是对林徽因个人生活的叙述,而且通过她的生命世界,反映出那一时期复杂的时代背景和价值选择。接下来,将深入探讨这本书的几个精彩部分,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点评:

1. 人物刻画
   - 林徽因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林徽因作为女性知识分子的独立形象,展现了她在文化、艺术和建筑等多个领域的卓越成就。
   - 其他人物群像:书中围绕林徽因,勾勒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示了他们在动荡时代的抉择与挣扎。

2. 时代背景
   - 历史细节:作者详细描绘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面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动态。
   - 时代冲突:书中生动地反映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揭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冲突与社会变革。

3. 情感细腻
   - 情感纠葛:作者对人物间复杂的情感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尤其是林徽因与其他人物的情感纠葛,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
   - 情感真实性:书中的情感描述细腻真实,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更加投入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中。

4. 文化描写
   - 文化传承:通过对林徽因及其他人物的文化活动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文化交流:书中也着重描绘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反映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在文化认同上的探索与努力。

5. 文笔风格
   - 语言优美:作者的语言富有文学性,描绘细致,情感丰富,使得整部作品读来如诗如画,令人回味无穷。
   - 叙事流畅:全书叙事结构清晰,章节间过渡自然流畅,使得读者能够轻松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了解故事。

综上所述,《风雨琳琅》不仅是对林徽因这位杰出女性的生平的再现,也是对那一时代背景及知识分子群体的深刻描绘。作者陈新华以其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将一个复杂时代的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