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回复: 1

《虚无时代》 彼得・沃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社会 纪实 
s33901818.jpg          

书名:虚无时代
作者:彼得・沃森
分类:哲学 社会 纪实
ISBN:9787532787043      

内容简介

★ 尼采“上帝之死”的宣言,如何催生出后现代的碎片化社会?

★ 世界“祛魅”之后,是历史终结,抑或走向新生?

★ 一部打破专业壁垒的智识全书,一场拒绝简化的思想盛宴

★ 从古典崩溃到21世纪,一百三十年间人类思想冒险家的探索之旅

★ 是灵性倒退,抑或重陷狂热,站在历史分歧点上的人类,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在孤立无援的世界中探索与创造、失败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布 上帝已死,以此为标志,西方世界进入无神论时代,宗教信仰坍塌带来的震荡催生了从思想界到艺术文化各个领域的百花齐放。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数以万计杰出的个体将他们的创造性精力投入到设计没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终极价值坍塌的废墟上独自面对希望与失望,拒绝妥协,展现出人类的尊严和勇气。今天,他们的事迹第一次被完整讲述了出来。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思想史学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纪之交引发的思想震荡为起爆点,考察这一震荡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荣格、胡塞尔、易卜生到毕加索、鲍勃•迪伦,从心理学、现象学、神智学到印象派、波普艺术、爵士乐,从奥斯威辛、广岛、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以优雅、精准的笔触挖掘出看似彼此无关的现象背后有章可循的脉络,绘制出一张从古典崩溃时代到光怪陆离的后现代的思想地图。

尽管无神论导向的绝非完满生活,但人类的灵魂却始终拒绝沉沦于黑暗之地。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最优秀的头脑对生存意义的追寻和富有启示的回答,汇成一个宏大的人生主题。无论对于想知道生命意义,抑或想要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惊喜的心灵体验。

作者简介

彼得・沃森| Peter Watson

生于1943年,英国思想史学者,《今日种族》杂志创办人和主编,《新社会》杂志的副主编,曾任《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等报记者、专栏作者、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以恢宏的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德国天才》《大分离:新旧大陆分道扬镳的历史》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虚无时代》--精彩书评

《虚无时代》是彼得·沃森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哲学思考,深入探讨了“上帝之死”后人类如何生活的问题。这本书对于理解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书中,沃森用尼采在世纪之交引发的思想震荡作为起点,展示这一震荡如何深刻影响了精神生活领域的各个面向。他带领读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困惑,到当代无神论者的文化创造,一一审视这些思想震荡带来的深远影响。每一个案例都生动具体,仿佛让我与历史上的思考者对话,体验他们的精神挣扎与顿悟。

书中对无神论者在创造我们的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讨论,更是让我对我们生活的丰富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我逐渐明白,虚无主义并非空洞无物,它促使人们寻求新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在这一点上,沃森的见解具有预见性和洞察力,引导我思考如何在看似荒诞的世界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道路。

此外,沃森的文字功底让人赞叹,他的叙述清晰而充满力量,能够将复杂的思想史问题浅显易懂地呈现给读者。通过阅读,我仿佛亲历了一个个思想的火花碰撞,见证了哲学如何转化为行动的动力。

《虚无时代》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思想史的窗口,更启发我在现实生活的选择中寻找深层的意义。这本书是我对当代文化与价值观理解不可或缺的一环,推荐给每一位希望在虚无中寻找实在的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