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回复: 1

《文字与图像间的重庆(套装3册)》 杨宇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41Y4maOGLqL.jpg          

书名:文字与图像间的重庆(套装3册)
作者:杨宇振
分类:文学 重庆

内容简介

《五十章:文字空间中的重庆城(晚清-民国)》什么是老重庆?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不同的答案。重庆是一个码头城市,如今大街小巷密布的火锅发源于重庆何处,尚有争议,不过一定是在江边。重庆的小巷子、小馆子,是已经离开我们、但是却在空间上与我们有交集的人的记忆,他们是饱读诗书之人,所以下笔有神,勾勒出老山城的景致,描绘出船工、走卒、商人、学生、市民的来去匆匆。这些场景,绝大多数已湮没于城市的改造、日机的轰炸以及火灾洪灾等等。但历史可以证明,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重庆人民无愧于英雄的市民。这座城市依然矗立,跻身中国四大直辖市,党和政府对它寄予厚望。

《100像:文字与图像间的重庆城(晚清-民国) 》作者以亲历者尤其是西方探险者的视角为媒,告诉城市的昨天,回应当今人的关切。作者对重庆城有着长期的学术积累和系统深入的思考,在运用文献、历史学、建筑学、美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方法上也有独特之处。在读图时代,人的阅读习惯变得速食、破碎,而拴住人注意力的方法即是图文并茂,对儿童是,对成年人也是如此。100幅图串起的文字,汇入城市发展的洪流,将很好地吸引读者穿城而过,轻舟已过万重山,对重庆的历史渊源建立深刻的印象。

《历史与空间:晚清重庆城及其转变》本书利用历史文献、数据、旅行记录、地图和影像,探讨晚清重庆城的人口构成与空间结构、民初重庆城市启动现代化的条件、空间划界、现代化的进程与问题、卢作孚的现代化实践、晚清到民国不同阶段重庆城的感知与经验等。

作者简介

杨宇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访问学者;工作域在城市设计与建筑文化,研究兴趣在空间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喜好阅读,读到好书有所领悟时内心愉悦。常和家人一起在各地旅行,步行“阅读”城市。著有《资本空间化:资本积累、城镇化与空间生产》《历史与空间:晚清重庆城及其转变》《在空间:城乡观察随笔》等,主编《城市与阅读》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与图像间的重庆(套装3册)》是杨宇振关于重庆城市形象与文化研究的一系列著作,通过深入分析文字和图像资料,探讨了重庆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城市形象的构建以及文化身份的形成。以下是对这本书精彩部分的点评:

1. 综合研究视角:杨宇振在书中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关注历史文献,还广泛搜集了图像、艺术作品等视觉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重庆形象。这种综合视角使得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和立体。

2. 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书中大量使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重庆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图像的运用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直观的证据。

3. 深刻的历史剖析:杨宇振对重庆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挖掘,从古代巴国到现代都市的转变,详细分析了各个时期重庆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居民的生活。

4. 城市形象与文化认同:书中探讨了重庆如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认同。作者通过对重庆地标、方言、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和居民的文化自豪感。

5. 批判性思考:在赞美重庆文化的同时,作者也没有回避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遗产保护、城市更新与居民生活的矛盾等,展现了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态度。

6. 学术价值与普及性:这本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也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它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了解重庆的新视角,同时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启发。

综上所述,《文字与图像间的重庆(套装3册)》是一本结合了深度学术研究和生动叙述的作品,它通过文字与图像的交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多面的重庆,不仅增进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也为城市研究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