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回复: 1

《盲视》 彼得・沃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科幻 
s33927365.jpg          

书名:盲视
作者:彼得・沃茨
分类:小说 科幻
ISBN:9787547739792      

内容简介

2082年2月13日,65536个外星探测器包围了地球,初时它们如同镶嵌在大气层中的无数个黑洞,其后它们一起燃烧殆尽,引发了地球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所有无线电同声共鸣,每一架红外线望远镜都只能看到一片雪花。一场短暂的、明亮的,来自不明生物的窥测。

地球方面探测到信号的来源,先后派出三支队伍前往源头——海王星轨道附近柯伊伯带上的一颗彗星,本斯—考菲德进行勘测,前两支队伍均为无人探测器。在第二波无人探测器即将靠近时,星核中埋有人造仪器的本斯—考菲德爆炸了。

天火坠落两个月后,包括主角在内的第三支探测队出发,途中爆炸的消息传来,飞船自行改变航向,载着船员前往大朝型星体大本。

船员们陆续从星际旅行的休眠中醒来:一个拥有四重人格的语言学家;一个以植入机械设备取代五感的生物学家;一个战斗指挥官;一个吸血鬼;以及一个综合家——人工去除了一半心智的拓扑信息观察者,作为向中心汇报情报的纽带。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战斗还是谈判?他们能否解读外星生命的密码,揭开天火坠落的真相?

作者简介

“每当我觉得自己的生存意志过于旺盛,我就会读一读彼得·沃茨。”——加拿大评论家詹姆斯·尼科尔(James Nicoll)

彼得・沃茨(Peter Watts)

加拿大科幻作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从事海洋生物工作多年,专注硬科幻写作。《环球邮报》称他是“在世最优秀的硬科幻作者之一”,作品已被翻译成21种语言出版。1999年发表处女作《星鱼》(Starfish),因其生动详实的海洋生物与深海环境的描述广受赞誉,后与续集《大漩涡》(Maelstrom)和《太古菌反扑》(Behemoth)共同构成“裂谷人三部曲”。《盲视》(Blindsight)是他的第六本作品。

十余年来,彼得·沃茨曾多次入围并获得科幻界重要奖项:2000年,《星鱼》入围约翰·坎贝尔奖;2007年,长篇小说《盲视》入围雨果奖、轨迹奖、坎贝尔奖,并获当年加拿大极光奖最佳长篇及2014年星云奖最佳翻译长篇;2010年,《岛》(The Island)获雨果奖最佳短中篇;2011年,《怪形》(The Things)获轨迹奖最佳短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盲视》这本书以独到的视角探索了人类与外星生命的首次接触,通过对人类社会、人工智能以及外星生物的描绘,引发了关于真相、自我、进化以及灭绝等深刻话题的反思。下面将深入探讨此书的精彩部分:

1. 硬科幻的深刻探索
   - 获奖经历:《盲视》被誉为近十年硬科幻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赢得了加拿大极光奖、法兰西学院科幻文学翻译奖、日本星云奖等众多科幻大奖。
   - 深度主题:彼得·沃茨在书中提出了关于真相、自我、进化和灭绝的重大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硬科幻探索中常见而深刻的议题。
   - 人类外星接触:该书描述的2082年外星人探测器包围地球的场景,展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与外星智慧生命接触的激动人心的一刻。

2. 社会哲学的多角度讨论
   - 真相的认知:书中对“何谓真相”这一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挑战读者对客观事实和主观认知之间界限的理解。
   - 自我的界定:通过复杂情节的安排,作者探讨了自我意识的形成与界定,以及它在人类与其他智能生命中的作用与影响。
   - 进化的讨论:小说中对外星生命形态的描述引发对进化论的再思考,以及生命在宇宙中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 人工智能的特别呈现
   - 智能实体的描写:《盲视》中人工智能角色的设定和行为展示了一种与人类截然不同的智慧存在方式,给予读者对于智能本质的新鲜体验。
   - 技术自主性问题:书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在遇到外星智慧时的自主决策问题,这反映了当前科技伦理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4. 紧张构建的悬疑情节
   - 探测器的秘密:探测器的真实目的及背后的文明特性成为驱动整个故事悬念的核心要素。
   - 信息传递的危机:书中描述了无线电共鸣的信息传递现象,为故事增加了紧迫感,并体现了通讯技术在跨物种交流中的关键作用。

5. 人物设定的丰富多样
   - 主角性格的层次感:主要人物不仅有着鲜明个性,同时他们的性格演变紧密联系着书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 人物关系的动态变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随着故事的展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加深了情节的张力。

6. 写作风格的别具一格
   - 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彼得·沃茨在《盲视》中使用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作品在叙述上与众不用,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
   - 科学概念的融合:书中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融入到叙事之中,既保证了科学的准确性,又维护了故事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7. 思想引发的深远影响
   - 人类地位的反思:外星智慧生命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是书中引人深思的一个重点。
   - 生命共存的思考:小说还触及了不同智慧生命形态共存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深远意义。

8. 文化背景的深刻反映
   - 反映现代科技不安:作者通过小说中的科技与道德难题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快速发展的科技所带来的不安与反思。
   - 折射人类未来走向:小说不仅是科幻畅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人类社会及文明的可能走向。

此外,作为拓展阅读,人们可能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作者背景的了解:了解彼得·沃茨的其他作品和写作背景可以增加对《盲视》的理解深度。
- 相关科幻作品的比较:将《盲视》与其他科幻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评价其独特之处和创新点。
- 科技进步的影响:考虑现实中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辅助理解书中提出的技术与伦理问题。
- 心理学与哲学的探索:心理学和哲学的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深入分析书中人物的行为模式和作者提出的问题。

总之,《盲视》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被广泛认为是硬科幻文学中的佳作。彼得·沃茨在书中巧妙地将科学幻想与哲学思考结合,不仅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幻的乐趣,同时也启发人们对于人类的未来、科技的发展以及与外星生命可能接触的种种可能性和挑战进行深刻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