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0|回复: 1

《我从哪里来》 萨沙・斯坦尼西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33918635.jpg          

书名:我从哪里来
作者:萨沙・斯坦尼西奇
分类:小说 文学
ISBN:9787208169944      

内容简介

☆ 德国图书奖大奖、艾兴多夫文学奖获奖作品!《明镜周刊》畅销榜首,蝉联畅销榜75周!25国语言火热抢读。

☆ 作者生于波斯尼亚,14岁时与父母逃亡到德国海德堡,从波黑战争难民成长为德国文坛新星。机智、疯狂、奇妙、幽默的文风,被媒体誉为“德国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

☆ 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飞向太空的山羊、龙守护神、初恋、祖辈墓地中的井水……自由穿行于回忆与现实,在心酸与温暖交织的故事中找回故乡。

☆ 小说叙事的高度革新!最后一章《龙——守护神》是大胆的文学实验,让读者参与到结尾的叙述中,根据不同的线索和阅读顺序,展现小说结局的多种可能性。

在呈递给德国移民局的履历表上,我写道:1978年3月7日,我出生在德里纳河畔的维舍格勒。出生前的几天,德里纳河躁动不安,波涛汹涌。在我人生最初几年里,奶奶一直照看我,奶奶是黑社会的人,我给移民局这样写道,干黑社会这一行,有的是时间照看孩子。

随着南斯拉夫解体,波黑战争爆发,我和母亲逃亡到德国。我的家族分散地生活在整个世界,和南斯拉夫一样四分五裂,无法融合到一起。

2009年,我回到维舍格勒探望奶奶,第一次和她一起来到奥斯克鲁沙村:一个只剩下13个居民的村庄。爷爷就生在这里,也葬在这里。

在做梦的南斯拉夫岁月,父母仍在樱桃树下翩翩起舞;而沧桑归来,我站在古老的群山中,寻找祖先的起源。

作者简介

萨沙・斯坦尼西奇(Saša Stanišić),德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78年生于波斯尼亚,14岁时作为波黑战争难民移居德国,用德语写作。现居汉堡。

2005年发表处女作《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获英格博·巴赫曼文学奖“读者最喜爱作品奖”;2014年出版《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获莱比锡书展大奖,入围德国图书奖长名单;2019年凭借《我从哪里来》获德国图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我从哪里来》--身份与记忆的深度挖掘

《我从哪里来》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豆瓣评分7.5分,并且获得了德国图书奖大奖、艾兴多夫文学奖的荣誉,足以证明其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本书由萨沙·斯坦尼西奇著作,韩瑞祥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品,它不仅是作者的第四部小说,也是一部反映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的作品。

书中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在德里纳河畔的维舍格勒出生的波斯尼亚裔德国作家的故事。故事开篇就不同寻常,作者提到了在向德国移民局提交的履历表上,他如何在文字中构建自己的出身和背景。这种自我追溯和探寻个人根源的过程,不仅揭示了个人身份的复杂性,也折射出历史、记忆和叙事之间的张力。

斯坦尼西奇精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历史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部小说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的叙述,而是扩展成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群体经验的反映。尤其是书中提到的“黑社会”,虽然只是奶奶的身份标签,却无形中为主人公的成长背景添加了更多社会和历史纬度。

另外,书中对于德里纳河的描写,也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它成为了时间、记忆与身份的界标。河流的汹涌澎湃带着一种隐喻意味,如同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动荡和对外在世界的适应过程。

读者可以从书中感知到作者对于“故乡”和“身份”的深刻挖掘,这些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阐述个人生活经历的同时,斯坦尼西奇巧妙地将个体经验普遍化,使读者能够从中看到普遍的人类共鸣。

《我从哪里来》是一部深具启示性的现代文学作品,它以丰富的层次感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呈现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认同问题。斯坦尼西奇通过对过往记忆的追溯,不仅显示了卓越的叙事技巧,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个人与世界关系的独特视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