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回复: 1

《帝国经济风暴》 张昕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经济 
s34030153.jpg          

书名:帝国经济风暴
作者:张昕冉
分类:历史 经济
ISBN:9787213101847      

内容简介

《帝国经济风暴:大清帝国最后70年》

一本书讲透经济问题如何搞垮一个帝国。

————————————

为什么晚清已被外国打得千疮百孔,仍旧能屹立不倒?

将清廷从内外交困的绝境中挽救出来的,竟然是厘金的横空出世?

鸦片和茶叶这两种普通的经济作物,如何改变了整个东方贸易格局?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如何从中洞见新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过程?

为什么商业的萧条反倒给了高利贷以兴盛的机会?

山西票号这个“巨无霸”的横空出世,如何一举改变了整个民间金融业的游戏规则?但其受限于经济主体、组织关系、操作手段三个方面,无法脱离为帝国体系服务的命运,只能随着清王朝一同走向没落。在这其间,它如何错过了转型的机会?如何被清政府的监管断了生路?它的种种自救手段因何难以见效?

一个日渐衰颓的庞大帝国,与一个野心勃勃的新兴强权,在世界逐步联为一体的过程中,两者不可避免地碰撞在一起,“天朝上国”的体面在现实的压力面前被彻底击垮。这时,满是烂账的财政状况既是问题之因,也是问题之果。在全面危机下,任何一种激进的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取得根本性成功,局部的小修小补也不能阻止整体性的财政系统崩溃。

本书讲述了清政府针对外贸、财政、货币、银行、海关、商会这六个部分进行的改良,但财政是庶政之母,在帝国经济风暴之下,种种改革不仅无力回天,甚至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政权的彻底崩溃。

在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变革、封建与共和,种种思潮前所未有地交织在一起;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中古国家与现代国家、封建社会与工商社会,种种矛盾集中上演。本书透视了晚清的风云变迁,以最通俗的语言揭示了清廷困局的形成原因及其经济改革的发展规律。

从现代化中国的原点,看清时代变迁。

————————————

《中国国家历史》杂志、澎湃历史驻站作者、湖北大学史学博士张昕冉作品

著名经济学家李炜光、清史畅销书作家金满楼联合推荐 。

作者简介

张昕冉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博士研究生,青年作者,金融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金融史,发表数篇专业论文。曾多次在公众号和纸质媒体撰写历史科普类文章,累计发文二十余篇,累计阅读量过百万,文章曾被《中国国家历史》《澎湃历史》“共青团中央”“中国历史研究院”等国家级媒体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帝国经济风暴》--大清衰败的经济解读

《帝国经济风暴:大清帝国最后70年》这本书,以财政经济为主轴,深入剖析了晚清时期经济问题的复杂性与严峻性。书中透露出一种历史兴衰的沉重感,让我不禁深思经济对一个国家命运的巨大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张昕冉所描绘的晚清经济图景深深吸引。作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张昕冉充分利用其专业背景,将经济学原理和历史事实巧妙结合,通过详尽的史料考证和严谨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经济画卷。

书中提到的清政府在外贸、财政、货币等方面的改革尝试,本是积极的自救之举,但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事与愿违。这部分内容让我感受到清政府在应对帝国经济风暴时的无奈与挣扎,也让我意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特别引人入胜的是书中关于大清帝国最后几十年经济的连贯叙述。作者不仅关注了经济事件本身,更侧重于这些事件背后的社会影响和深远意义。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为我理解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下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此外,书中对于商会、银行等新兴经济机构的探讨,揭示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及其困境。这部分内容不仅丰富了我的经济史知识,也为我理解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书中所揭示的改革为何无力回天,以及引发复杂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政权崩溃的论述,让我对晚清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警示,提醒我们在全球化大潮中审慎地进行经济改革,以免重蹈覆辙。

我认为《帝国经济风暴》的精彩之处,在于其深刻的历史视角、细腻的事件描写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这本书不仅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场经济史的盛宴,也让任何关心国家命运、热衷于社会经济探索的读者,得以从中获得知识上的营养和思考上的触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