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回复: 1

《日本美学三部曲》 大西克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化 日本 
41wYYh8bfJL._SX260_.jpg          

书名:日本美学三部曲
作者:大西克礼
分类:文化 日本
ISBN:9787568290890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关于日本三种美学的理论书籍,分成《幽玄》《物哀》《侘寂》三册,系统阐述日本美学的概念和发展渊源。

《幽玄》

“幽玄”最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幽玄”的审美意识。因此,日本的美,不会一览无余。大西克礼将“幽玄”总结为: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而在 “幽玄” 的世界,以上关键词往往不独立显现,是相互融合的。

《物哀》“物哀”一词最早的来源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他评价《源氏物语》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并由此将这一特质提炼为“物哀”,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在于物哀”。本居所指的“哀”,是人的各种情感,“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称为“哀”,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而大西克礼在阐述“物哀”的来源和发展之后,进一步完善了“哀”的意涵,他认为“哀”不仅是一种情感或心理,也是将“静观”从特定对象延宕至更广阔“存在”的能力。

《侘寂》“寂”最初体现于“俳谐连歌”这样的文体中,而“侘寂”之美则由日本茶圣千利休以“和、敬、清、寂”为本发扬光大,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掬清水、抟粗泥、修草庵,凭借纯粹和简朴,制定出一套属于日本的、新的审美系统。“侘”是“简陋朴素的优雅之美”,而“寂”是“时间易逝和万物无常”,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日本独有的、对日本文化至关重要的哲理。如同凋零的樱花与生命的无常,“侘寂”美的外在虽残缺、朴素,丹追求内心的平和、淡然,以及与自然共处的和谐,不需要过多人为的装饰,呈现事物最原始、不尽完美的状态,就是“侘寂”的意义。

作者简介

大西克礼(1888—1959),被尊为日本学院派美学的开创者,日本现代美学大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哲学专业,曾在东京大学担任美学教师,后埋头钻研美学和翻译。上承席勒、黑格尔等西方审美哲学,从日本古典文化中挖掘出“幽玄、物哀、侘寂”三大美学概念,奠定了日本艺术美学的核心,影响深远,著有《幽玄与哀》《风雅论——“寂”的研究》《美意识论史》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美学三部曲》是由日本学者大西克礼所著,系统地阐述了日本传统美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物哀、幽玄和寂。这本书不仅是美学领域的重要作品,也为理解和欣赏日本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刻的视角。以下将对书中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物哀的美学内涵:
   - 物哀概念的多义性体现了对审美体验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对悲哀感情的表达,更广泛地涉及对自然和人生百态的情感体验。
   - 本居宣长关于“物哀”的学说,将这一概念与日本的自然感情联系起来,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构造,其中美与悲哀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
   - 在特殊审美意味的“哀”的用例中,物哀的概念不仅完成了审美范畴的建构,还丰富了平安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方式。

2. 幽玄的审美意义:
   - “幽玄”被大西克礼总结为一系列细腻且深刻的美感,如收敛、隐蔽、微暗朦胧、寂寥、深远深刻等,这些特质在“幽玄”的世界中相互融合,构建了一个超自然、不可言说的情趣空间。
   - 作为艺术的歌道和作为美学思想的歌学,幽玄在中世歌学中的展开,展现了它在艺术和美学上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 样式概念的价值意义及其记述意义,以及作为美的概念的“幽玄”内容及考察的视点,都深化了人们对幽玄概念审美意义的理解。

3. 寂的美学探索:
   - 寂的概念涉及到了一种独到的文化情感,它在日本茶道中得到了尤为显著的体现,其含义涵盖了简朴、静谧与时间感的沉淀。
   - 寂的探索揭示了日本人对于不完美、短暂和宁静之美的独特欣赏,反映了东方哲学中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4. 三大概念的比较研究:
   - 通过与西方的美学概念进行比较,大西克礼成功地将日本美学的三大概念与欧洲古典美学的“美、崇高、幽默”三种审美形态进行了对应和区分。
   - 这种比较不仅突出了日本美学的独特性,也促进了东西方美学思想的对话和交流,加深了读者对全球美学传统多样性的认识。

5. 审美体验的现象学性格:
   - 书中对“哀”的现象学性格与哀愁关系的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对日本传统美学中情感与审美体验之间联系的理解。

6. 古代日本的美学观念:
   - 通过对日本古典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分析,书中深入剖析了古代日本的美学观念,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7. 翻译与传播的影响:
   - 考虑到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品原意的传达,书籍的翻译版本和解读者的背景也值得关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版本得到了良好的评价,为中文读者提供了便捷的理解和学习途径。

8.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大西克礼在书中不仅提出了理论框架,还结合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实例,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内容的说服力和实践指导价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读者在了解和研究日本美学三部曲时,可能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 考虑到文化差异,非日本本地读者可能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查阅相关文化背景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一些概念和观点。
- 美学作为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耐心和细致的阅读态度,以避免错过作者的深刻见解。
- 由于该领域著作通常涉及丰富的历史引文和文化引用,故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找有详细注释和脚注的版本会大有帮助。

总结而言,《日本美学三部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美学佳作,它不仅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日本美学的窗口,还搭建了一座沟通东西方美学的桥梁。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和丰富的例子,大西克礼的这部作品无疑为美学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精神与视觉上的双重盛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