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回复: 1

《人间杭州》 吴晓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随笔 
s34052087.jpg          

书名:人间杭州
作者:吴晓波
分类:城市 杭州 随笔
ISBN:9787308218900      

内容简介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最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唯一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书中收录了220多张作者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是吴晓波所有作品中用图最多的一部,它们构成了文字之外的另一条叙述线。

这部作品也是吴晓波迄今为止最个人化、投入最多私人情感的作品。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作者的观点、态度、喜好与情感。用吴晓波自己的话来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开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了。”

作者简介

吴晓波

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常居杭州。

创作出版的《大败局》(I和II)、《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作品均跻身畅销书行列。作品两度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图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多彩的杭州形象。下面将详细点评这本书的精彩部分:

1. 深厚的历史底蕴:吴晓波在书中将故事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讲起,勾勒出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通过深入的历史挖掘,突显了杭州的文化底蕴。

2. 城市的变迁发展:书中精彩部分之一是关于“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如何带动杭州经济的描述,体现了这座城市因水而兴的历史面貌。

3. 文化名人的影响:吴晓波特别提到了白居易和苏东坡对杭州的影响。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苏东坡则用诗词表达了对杭州的深情厚意,两位文人的故事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4. 独特的城市性格:作者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探讨其底层文化基因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今日面貌。其中提到杭州没有深刻的哲学家或苦难诗人,而是以“浮诞”和“偏安”构成其个性。

5. 近代企业的故事:书中也不忘提及近现代企业家如胡雪岩的败局之夜,以及90年代宗庆后、冯根生等善贾者的复活,这些故事讲述了杭州商业的兴衰和重生。

6. 丰富的图像资料:除了文字叙述,书中还收录了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与画作,这些视觉资料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历史感知,增强了阅读体验。

7. 文学艺术的融合:吴晓波运用散文诗般的历史叙述方式,将文学与艺术巧妙融合,这样的叙事手法给读者带来了审美上的享受,并增加了作品的文学价值。

8. 深情的个人记忆:作为在杭州居住了四十年的居民,吴晓波在书中也不乏个人情感的投射,他与这座城市之间的记忆贯穿始终,使作品更具亲和力。

此外,读者在阅读时,可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杭州的历史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 欣赏书中的插画和照片,可增强对杭州历史文化的感性认识。
- 阅读时不妨关注作者如何将个人记忆与城市历史相互交织。

总的来说,《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不仅是一本关于杭州历史的著作,更是一次深入探寻城市灵魂和个人记忆的旅程。书中细腻的文笔、珍贵的视觉资料和独到的视角,共同构筑了这部值得一读的城市传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