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5|回复: 1

《别人的动物园》 扬・莫恩浩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德国 
s34037067.jpg          

书名:别人的动物园
作者:扬・莫恩浩特
分类:历史 德国
ISBN:9787559460493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分裂的柏林,军备竞赛却以怪诞的形式上演着,动物园就是赛场。

在动物园界,大象是威望的象征。西柏林动物园园长科略斯要求市长维利·勃兰特增加大象数量,唯有这样才能打败东柏林动物园,这事关荣誉!在这种情形下,东柏林动物园园长达特被迫“予以还击”。

自此,一场持续近30年的动物园“军备竞赛”便拉开了帷幕,亦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作者简介

[德]扬・莫恩浩特(Jan Mohnhaupt),1983年出生于德国鲁尔区,自由记者、作家,多年来在《每日镜报》上为柏林的两座动物园撰写报道。著有历史调查作品《国家社会主义中的动物》(Tiere im Nationalsozialismus)和传记作品《摇摇欲坠:米夏埃尔·图尼斯的双面人生》(Auf der Kippe: Die zwei Leben des Michael Tönni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的动物园》是一部由扬·莫恩浩特所著的作品,以东西柏林动物园的发展与对抗史为背景,将冷战时期的怪诞竞赛以及环境问题纳入叙事之中,构成了一个深具历史厚重感与现实批判性的故事。此书的精彩部分主要集中在其深刻的主题展现、细腻的人物描绘和紧张的情节发展上。以下是具体阐述:

1. 深刻的主题
   - 冷战背景的映衬:书中通过东西柏林动物园的竞争,象征了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军备竞赛。
   - 环境污染问题的揭露:在描述东德社会主义制度下,官方意识形态不允许报道的环境污染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忽视和掩盖。
   - 动物哺育与人类情感的疗愈:作者展示了动物园在修补战争创伤方面的象征意义,动物的生息与繁衍不仅自身受到关注,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和平与自我疗愈的渴望。

2. 细腻的人物描绘
   - 大象作为威望象征:科略斯园长要求增加大象数量以提升西柏林动物园的威望,这一细节反映出个人欲望与政治目的的交织。
   - 市民与政治人物的互动:市长维利·勃兰特在书中扮演的角色显示了政治人物与公众意愿之间的互动和张力。

3. 紧张的情节发展
   - 禁忌话题的探讨: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环境污染成为禁忌话题,这种设置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并推动了情节的进展。
   - 对抗与竞争的描述:书中东西柏林动物园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不仅是动物数量的较量,更是背后意识形态的碰撞。

4. 富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园
   - 动物园作为战场:冷战时期的动物园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动物的展示和大象的争夺象征着背后的政治角力。
   - 动物园的治愈作用:动物园在战争中不仅是自然和动物的保护区,更成为了人们心中治愈伤痛的场所。

5. 深入的历史反思
   -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对过去的反思,书中揭示了历史事件对当下的影响和启示。
   - 环境与政治的交融:描述了政治决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变化。

6. 精彩的叙事手法
   - 紧凑的叙事节奏:故事节奏把握得当,使得读者能够快速地投入到书籍所构建的世界当中。
   - 丰富的细节描写: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丰富而精确,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故事情境和人物心理。

7. 独特的视角转换
   - 不同社会制度的对比:东西柏林的对比不仅在政治上,更在人民生活状态和心态上有所体现。
   - 动物视角的引入:作者不时采用动物的视角来叙述事件,增添了新颖的角度和思考的深度。

8. 文化与政治的交融
   - 动物园的文化意义:书中展现了动物园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多重功能和意义。
   - 政治影响下的文化形态:描述了在政治影响下,文化活动如何被赋予了额外的形式和内容。

此外,除了上述点评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涵盖了人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选择,以及个体如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结而言,《别人的动物园》不仅是一部关于冷战时代动物园对抗的小说,它同样讲述了环境污染、动物保护和人性关怀的故事。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多维度的世界,让人们能够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审视当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