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回复: 1

《浮木》 杨本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女性 文学 
s33921954.jpg          

书名:浮木
作者:杨本芬
分类:女性 文学
ISBN:9787559652614      

内容简介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作者简介

杨本芬,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毕业即下放江西农村。此后数十年为生计奔忙,相夫教子,后从某汽车运输公司退休。花甲之年开始写作,在《红豆》《滇池》等刊物上发表过短篇小说。2020年出版的处女作《秋园》,讲述了主人公秋园这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并以她的经历串联起百年中国的沧桑,深情而悲悯地描绘了底层乡间人物对苦难的承受与抵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浮木》这本书以朴素而深刻的笔触,续写了前作《秋园》中未尽的故事,通过一位八旬奶奶的视角,描绘了她和她的家族成员在动荡年代中的生活轨迹。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点评:

1. 背景设定:
   - 杨本芬通过《浮木》呈现了中国中南腹地的乡土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求生欲望。书中的人物命运起起伏伏,如同水中的浮木,随波逐流,挣扎求生。
   - 该书不仅聚焦于个人和小家庭的苦难与坚韧,还折射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和历史沧桑。

2. 人物刻画:
   - 作者细致入微地讲述了奶奶自己以及她的妈妈,还有周围的家人、亲戚、乡亲们的命运纠葛,创造了一幅幅生动且具有深厚情感的人物画像。
   - 书中人物虽然身处动荡,但他们的生活细节、情感交流及内心世界的描写都极具深度,使得每个角色都饱含生命力,仿佛跃然纸上。

3. 叙事手法:
   - 杨本芬采用平实的叙述风格,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直抵人心。这种叙事手法令人感同身受,仿佛置身其中。
   - 故事虽简单却意味深长,常常在不经意间揭示出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4. 社会意义:
   - 通过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书籍映射了当时社会的大变动。
   - 作为平民个体的历史见证,这本书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5. 情感深度:
   - 书中所涉猎的情感细腻而真挚,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还是邻里之间的友情,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 作者展示了即便是在最为艰难的环境中,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依然不灭。

6. 历史价值:
   - 作为《秋园》的续集,《浮木》不仅继续了前作的故事线索,更深层次地记录了历史的微观细节。
   - 此书为读者呈现了一段鲜活的历史,体现了个人生命故事背后的时代共性。

7. 教育意义:
   - 《浮木》可以作为教育工具,帮助年轻一代了解过去,从而更好地珍惜现在和规划未来。
   - 书中所蕴含的历史教训、人生哲理对于当代人同样具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8. 写作风格:
   - 杨本芬的写作风格简洁清晰,没有过度的渲染和修饰,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 作者有效地运用了隐喻和象征,例如“浮木”既代表了书中人物的命运,也反映了人在逆境中的求生本能。

此外,在阅读《浮木》时,读者可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尽管书中描绘的时代背景独特,但家庭与爱、挑战与生存的主题是普遍的,读者可以在共鸣中寻找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 关注作者是如何描绘女性角色的独立与坚韧,这在赋予女性话语权利的当下尤显珍贵。
- 考虑到书中涉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变迁,不妨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以增强对书中事件的理解。

综上所述,《浮木》是一部情感丰富、社会意义重大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描绘,也是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叙。读者在阅读时,可以获得文学上的享受,也可以从中获得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与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