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回复: 1

《上海胶囊》 btr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科幻 
s34080449.jpg          

书名:上海胶囊
作者:btr
分类:小说 科幻
ISBN:9787547741337      

内容简介

展览可以成为小说,在现实空间创设虚构的情境;小说亦可以成为纸上的展览,将虚构成分织入真实的生活。

如同为一个浩瀚繁杂的博物馆收集物品,btr在他的小说中观看,想象,游荡,又总在那些顿悟的时刻,轻盈狡黠地滑向另一个空间。艺术介入人与世界之间,19篇故事犹如19个虚实映照的镜厅,19段虚实互涉的旅行,为我们时代的都市生活保存下充满迷思的奇妙胶囊。

来自2060年的历史学家穿越回2021年的上海,看到头顶几片云正默默变幻成单词,单词聚集成一个句子:“你不会害怕黑夜的惊骇。”那些云很快变成一场小阵雨,降落在安福路寂静的弄堂里。

“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btr是一个亚洲城市观察者。街道上的一切,从乱七八糟的电线到脏兮兮的垃圾箱,从楼宇间的一道天光到墙角的一张废纸,都被他的沉思所涉及,从而显得诗意盎然而又歧义丛生;他在所有的地方都发现了亚洲,或者他在所有的地方都揭示了一种亚洲式的知觉。一种广大的地方性,一种自我超越的日常性。

——孙甘露(著名作家、华东师大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思南文学选刊》社长)

他的角度在所有的角度之间,他的世界在整个世界的外面。他是btr,他看到的,他要是不说,你总是看不见。

——黎紫书(著名小说家)

作者简介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创作者和当代艺术评论人。

出版有《上海:城市生活笔记》(2003)、《迷走·神经》(2013)、《迷你》(2016)、《意思意思》(2017)等。

译有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2009)、萨奇《残酷极简思维》(2013)、保罗·奥斯特《冬日笔记》(2016)、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2017)、扎克·罗克《故事博物馆》(2021)、托比·瑞德尔《没有人拥有月亮》(2021)等。

曾担任大声展文学单元(北京,2012)及朱浩摄影展《就像电影一样》(10 Corso Como,2016)策展人。个展包括《意思意思》(新空间,2017)、《21.4平方米的朝圣之旅》(衡山和集,2019)。参与群展《公|园》(多伦现代美术馆,2020)、《彼/此》(X-Space,2021)等。

关于城市生活、文学、电影及当代艺术的评论及写作散见于《小说界》、歌德学院在线杂志、《Artforum中文网》、《艺术界》等。

2014年创办微信公众号“意思意思”(Petite_Mor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胶囊》由著名上海作家、评论家、策展人btr撰写,融合了19篇短篇小说,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画卷。通过这部作品,读者不仅能够体验到一场文学的展览,同时也能感受到小说作为纸上展览的魅力。下面将围绕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文学与展览的融合:《上海胶囊》中将展览与小说结合的概念极具创意。展览可以成为小说,创设了一个虚构的情境;小说亦能变成纸上的展览,把虚构的成分织入到真实的生活中。这种形式上的突破为读者带来了新鲜阅读体验,并激发了观者对现实与虚构界限的思考。
   
2. 都市生活的缩影:btr在书中精确描绘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繁杂与丰富。通过19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章节,形成了对上海这座城市多面的展现。书中人物“小说家”的评价“不过是些小聪明和抖机灵”,可能暗示着作者自嘲或对现代都市文学的一种反思。

3. 浩瀚博物馆的比喻:本书仿佛是一座浩瀚而繁杂的博物馆,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展品。作者如同博物馆的参观者,观看、想象、游荡,在那些顿悟的时刻,轻盈狡黠地滑向另一个空间。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每个故事都像是博物馆中的一件珍贵展品,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4. 虚构与现实的交织:小说中的虚构成分与真实生活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层次丰富的阅读体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5. 情感与哲学的探索:btr的文字不仅让人沉醉于故事本身,更在情感和哲学层面上给予了读者深度的探索。书中蕴含的情感纠葛、人生哲理以及对现代关系的透视,都使得《上海胶囊》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而是一次关于生存与存在的思考。

6. 细腻的文笔与风格:btr以其细腻的文笔和独特的文风,将每个故事打造得栩栩如生。无论是场景的刻画还是人物的心理描写,作者都能准确而生动地传达给读者,使得每个章节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7. 空间转换的巧妙:在《上海胶囊》中,空间的转换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作者善于利用轻盈狡黠的笔触,从一个故事场景平滑过渡到另一个空间,既保持了故事的连贯性,又增加了阅读的悬念和兴趣。

8. 对现代人性的剖析:通过对上海这个大都市中不同人物的生活切片,btr展示了对现代人性的深刻剖析。每个故事都揭示了人性的某一面,合起来则构成了对当代社会人性的全面观察。

此外,随着对《上海胶囊》的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一些阅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 注意作者在文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及其变化。
-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游戏和隐喻来增强故事的深度和趣味性。
- 思考每个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它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 感受小说结构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如何影响整体的叙事节奏和氛围。

总结而言,《上海胶囊》作为btr的新作,其创新的文学形式、对都市生活的深刻描绘、以及虚构与现实交错的叙事手法构成了这本书的精彩部分。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上海的小说,更是一次关于生活、爱情和现代都市人文精神的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