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回复: 1

《二十六史:完本精校大全集》 尹小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41R+eEHIwYL.jpg          

书名:二十六史:完本精校大全集
作者:尹小林
分类:中国 历史

内容简介

1.内容全备规模宏大:

涵盖《史记》(百衲本)《汉书》(百衲本)《新元史》(传世藏书本为底本)《清史稿》(关外二次本为底本)其余皆为(武英殿本)组成的二十六部全本史书,约计4000余卷,达4000余万字!

2.大家名家精选精校:

由十一位中外教授联袂推荐,汤一介、冯其庸、庞朴、陈来、白化文、李零、孙家洲、王立群、佐藤利行、方铭、邓小军等大家名家精选版本,精心点校。

3.原书原著力图准确:

完全保留原书内容,原文原著,其中生僻字完全还原,无删减,无简化,确保准确性(一旦发现错字漏字敬请评论指出,将予以褒奖并及时更新版本)。

4.简体横排图文并茂:

为适合当代人阅读、引用、研究,特由国学网组织百位专家教授精心点校,由尹小林老师带领国学网历经二十余年做了不断迭代更新,采取简体横排并加标点、图文的方式精心呈现。

本书由国学网创办者、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尹小林携汤一介、冯其庸、庞朴、陈来、白化文、李零、孙家洲、王立群、佐藤利行、方铭、邓小军等百位专家学者、教授历经二十余年编纂、点校、排版制作而成,涵盖主流认可的二十六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的全本合辑,记载了从黄帝到清末四千多年的史事、人物、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教育、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灾异等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在本套《二十六史》中,《史记》和《汉书》以民国百衲本为底本,《新元史》以传世藏书本为底本,《清史稿》以关外二次本为底本,其余史书则全部以武英殿本的《二十四史》为底本,各本在勘校过程中,都参考了其有关的善本,订正了武英殿本中的讹误,但其他部分尽可能保持了史籍的原汁原味,包括人名、地名中的异体字等都一般不改,古体字和通假字也一般不作修改,为读者再现史籍原貌。

【目录】1.《史记》(百衲本):[汉]司马迁 著,130卷,52万余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书》(百衲本):[汉]班固 著,120卷,80万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后汉书》(武英殿本):[南朝宋]范晔 著,90卷,89万余字,前四史之一,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史通·补注》: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4.《三国志》(武英殿本):[晋]陈寿 著,65卷,35万余字,前四史之一,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断代史。(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5.《晋书》(武英殿本):[唐]房玄龄 著,130卷,115万余字,中国第一部官修史书。(王钦若《册府元龟》:博考前文,旁求遗逸。)

6.《宋书》(武英殿本):[南朝梁]沈约 著,100卷,81万余字,纪传体南朝宋史。(《宋书·自序》:世穷八主,年减百载。)

7.《南齐书》(武英殿本):[南朝梁]箫子显 著,60卷,29万余字,纪传体南朝齐史。(赵翼 :类叙最善,亦良史也。)

8.《梁书》(武英殿本):[唐]姚思廉 著,56卷,29万余字,纪传体南朝梁史。(《廿二史札记》:劲气锐笔,曲折明畅。)

9.《陈书》(武英殿本):[唐]姚思廉 著,36卷,16万余字,纪传体南朝陈史。(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魏书》(武英殿本):[北齐]魏收 著,130卷,99万字,纪传体北魏史。(李延寿《北史·魏收传论》:婉而有则,繁而不芜。)

11.《北齐书》(武英殿本):[唐]李百药 著,50卷,21万余字,纪传体北齐史。(李商隐《北齐二首》: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12.《周书》(武英殿本):[唐]令狐德 等 著,50卷,26万余字,纪传体北周史。(赵翼《廿二史劄记》:纪传叙事,爽洁老劲;旁徵简牍,意在摭实。)

13.《南史》(武英殿本):[唐]李延寿 著,80卷,67万余字,纪传体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北史》(武英殿本):[唐]李延寿 著,100卷,11万余字,北魏到隋的纪传体史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鸠集遗逸,深有别裁。)

15.《隋书》(武英殿本):[唐]魏徵 等 著,85卷,70万余字,纪传体隋史。(郑樵:极有伦类,本末兼明,以史明鉴,了无隐讳。)

16.《旧唐书》(武英殿本):[后晋]刘昫 等 著,200卷,200万余字,唐代纪传体断代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博采众书,详略失中,暇瑜不掩,有资考鉴。)

17.《新唐书》(武英殿本):[宋]宋祁、欧阳修 等 著,250卷,169万余字,北宋修撰的纪传体唐代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事增於前,文省於旧。)

18.《旧五代史》(武英殿本):[宋]薛居正 著,150卷,79万余字,北宋官修纪传体五代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情事祥备,有裨文献。)

19.《新五代史》(武英殿本):[宋]欧阳修 著,74卷,29万余字,欧阳修自撰纪传体五代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义例谨严,文章高简。)

20.《宋史》(武英殿本):[元]脱脱 等 著,496卷,398万余字,纪传体宋代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两宋之事,终以此书为据。)

21.《辽史》(武英殿本):[元]脱脱 等 著,116卷,29万余字,纪传体辽代史,包括西辽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料少,记述简,可征信。)

22.《金史》(武英殿本):[元]脱脱 等 著,135卷,93万余字,纪传体金代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条例整齐,叙事简括,约而不疏,赡而不芜。)

23.《元史》(武英殿本):[明]宋濂 等 著,210卷,161万余字,纪传体元代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词浅显,事迹明白。)

24.《新元史》(传世藏本):[民国]柯劭忞 著,257卷,民国时期修撰的纪传体元代史,明清元史研究之大成。(李思纯《元史学》:集百川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土之积累以成高峰。)

25.《明史》(武英殿本):[清]张廷玉等 著,332卷,280万余字,纪传体明代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取材颇富,体例严谨,文字简明,叙事清晰。)

26.《清史稿》(关外二次本):[民国] 赵尔巽 著,536卷,800万余字,北洋政府编修的清代史的未定稿。(孟森:史稿本非定本,为大宗之史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史:完本精校大全集》是国学网创办者尹小林联手百位专家学者历经二十余年编纂完成的一部国学宝典。下面将对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底本选择
   - 版本选取:该书选择了民国百衲本、传世藏书本、关外二次本等不同版本的史书作为底本,这种多样的选取方式有助于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史书的特点。
   - 善本参考:在勘校过程中,编者团队参考了与各史书相关的善本来订正武英殿本中的讹误,体现了对精准校对的重视。

2. 专家团队
   - 学术阵容:由汤一介、冯其庸、庞朴等百位专家学者、教授组成的团队为本书的编纂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
   - 专业协作:众多专业学者的参与保证了校注工作的专业水准和学术深度。

3. 校注质量
   - 严谨校对:编者团队对各史书中的讹误进行了严格的校对和修正,提高了文本的准确性。
   - 注释解读:专家们对文中难解之处给予注释,方便读者理解,并深入展现史书内容的丰富内涵。

4. 文化传承
   - 古籍整理:作为中华古籍国学宝典文库的一部分,本书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 国学推广:通过精校大全级的整理,使得国学更易于推广和普及,有益于提升公众的国学素养。

5. 阅读体验
   - 在线阅读:QQ阅读平台提供了本书最新章节的无弹窗、无广告在线阅读,保障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 便捷访问:数字化阅读方式便于读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6. 史学价值
   - 历史脉络:包含从古至今的二十六史,为研究中国史学发展脉络提供了宝贵资料。
   - 史学研究:精校的版本可作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对学术界具有较深远的影响。

7. 教育应用
   - 教学资源:本书可作为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教学参考书籍,尤其在历史学与文献学领域。
   - 学术研究:广泛的校注资料亦为各类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素材。

8. 印刷装帧
   - 印刷质量:作为精校大全级的印刷品,纸张和印刷的质量对阅读体验有直接影响。
   - 艺术设计:书籍的装帧设计兼顾了美观和实用,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此外,鉴于读者对于古籍校注本的需求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考量因素:

- 对于专业研究者,可以关注书中的详细注释和校对记录。
- 普通读者可着重于书中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轶事来增进对历史的了解。
- 对于收藏爱好者,书籍的版式设计和印刷工艺也是重要的考量点。

综上所述,此书的编纂无疑是对中华古籍国学宝库的一大贡献,不仅因其精确的校注和权威的学术阵容,更因为它在校对质量、文化传承、教育和应用领域的广泛影响。它是历史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窗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