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回复: 1

《不对称》 莉萨・哈利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34024524.jpg          

书名:不对称
作者:莉萨・哈利迪
分类:小说 文学
ISBN:9787555912293      

内容简介

1988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站在祖母家的屋顶上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底格里斯河,对身旁第一次回老家的十二岁弟弟讲起了自己的十二岁,讲起七十年代里那些酷热的夏夜,父母把床垫搬上屋顶,一家三口在河面吹来的凉风中好眠。

他就躺在月光下,说等着瞧吧弟弟,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家就会再次强盛起来。道路平坦宽阔,吊桥闪闪发光,遍地都是五星级酒店;情侣们一窝蜂地飞到巴士拉去度蜜月,小学生在乌尔的神庙前面摆拍,背包客把阿斯卡里的明信片寄回家,夕阳红旅客会把一罐罐的尤苏菲耶蜂蜜塞进行李箱;巴格达将会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美索不达米亚雄狮队将会赢得世界杯;战争会彻底结束,巴比伦哈特拉尼尼微的遗迹都将免费开放,连安保都不需要。人们将从四面八方涌来,亲眼见证伊拉克的古老与美丽。

十几年后,哥哥失去了音讯,急着去找他的弟弟困在机场,被入境检查员反复盘问:你哥哥是什么人?你要去伊拉克做什么?

他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哥哥时的样子,他像个巨人一样靠坐在塑料花园椅上,把肱二头肌上看不见的尘屑掸掉,然后抬起脸,目光扫过向西飞驰的云彩,像是在看一出穿越库尔德天空的出埃及记。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向世界施加力量的生灵,而不是相反。原来,这样的一个人也会消失。

在所有的大地上,人们正在四面八方地涌来和死去。

其他人也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多吃蔬菜、跑步和阅读,而从不担心下个月会破产、宵禁或断电吗?

其他人也会在电视上无声地看棒球赛吗,看到运动员长时间悬停在空中时也会想到尼金斯基吗?

其他人也会向别人隐瞒爱人吗,因为这要比向自己隐瞒自己容易得多?

其他人也会想上帝有没有在下周为自 己安排一场巴士车祸吗,在面对无可名状的命运时?

其他人也曾见过一个名叫热纳维耶芙的女孩吗,一条白金色的马尾沿着她的脊背垂到腰际?

其他人也会暗自写作吗,在被世界抹除之前把自己的存在用白纸黑字记下来?

其他人也以为自己是真实的人吗,经受着真实的生活,以及音乐会中真实的一声枪响?

一个正陷于和著名作家的忘年恋并逐渐成长为有抱负小说家的年轻白人女性助理编辑有可能理解一位想转机去库尔德寻找失联哥哥却被英国移民官扣留在机场的中年伊拉克裔男性经济学家吗?

《不对称》由三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探讨了激发并持续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不对称:性别、年龄、权力、才华、财富、声明、地域、种族、宗教……与正义。

第一部分名为“愚蠢”,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助理编辑爱丽丝与比她年长四十五岁的著名作家埃兹拉·布雷泽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名为“疯狂”,以第一人称回忆了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的生平。他此行飞往伦敦,是为了转机去库尔德斯坦,寻找失联的哥哥,却意外地被移民官员扣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一间拘留室里度过了200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第三部分是布莱泽的访谈,我们将从中领会整本书最核心的秘密,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袒露出前所未有的含义——“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翻过全书的最后一页,读者会忍不住回到开头,反复体会哈利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整个故事的。”(《华盛顿邮报》)

“哈利迪几乎同时写下了一部匿名的纪实小说,一部思想小说和一部关于政治参与的元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同时,《不对称》也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

“在她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一个人愿意为理解素不相识的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做不到这一点。”(《纽约客》)

2018年,《不对称》英文版的出版被媒体形容为一场“文学事件”,风靡一时,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的知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metoo运动的热潮,以及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然而,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便能意识到:书中人与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权力关系可以概括,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传性也并非噱头,而是以整个现实世界与这部小说互文,从而拓宽了叙事的景深;而且,莉萨·哈利迪也志不在此——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

无论如何,《不对称》都迫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一个更积极的观察者。

作者简介

作者丨莉萨・哈利迪(Lisa Halliday,1976— ),成长于马萨诸塞州,目前在米兰生活,作品见于《巴黎评论》等,曾获 2017 年虚构类怀丁作家奖。《不对称》是她的小说处女作。

译者丨陈晓菲,人类学硕士, 译者,编辑,文学和精神研究爱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对称》这本书由莉萨・哈利迪所著,以三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线索编织出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人际关系网。下面将深入探讨这本书中的精彩部分并予以点评:

1. 回忆往昔美好时光:
   - 在故事的开篇部分,作者通过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和他的弟弟在屋顶上的一幕,带领读者穿越到1988年的伊拉克。
   - 这一部分不仅展示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还巧妙地利用屋顶上的月光和底格里斯河的夜景,构建出一幅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画面。
   - 作者通过男孩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对比现实中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2. 主题深度探讨:
   - 《不对称》深刻探讨了性别、年龄、权力等多个维度的不对称关系,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发挥作用。
   - 书中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境设置,揭示了这些不对称关系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选择。
   - 哈利迪的文字让读者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忽视的不对称现象有了新的认识,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公正地对待他人。

3. 人物形象塑造:
   - 每个故事中的人物都饱满而立体,有着各自独特的背景和性格。
   - 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描绘和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作者使得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书页中走出来。
   - 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处理充满真实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故事的张力。

4. 情节精妙构思:
   - 虽然书中的三个部分看似独立,但随故事发展逐渐显现出彼此间的关联,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 情节中的多个转折点设计巧妙,既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又能适时提供解答,保持故事的吸引力。
   - 通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手法,哈利迪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宽广又细腻的虚构世界。

5. 写作风格独特:
   - 哈利迪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直击读者的心灵。
   - 她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文本层次丰富,寓意深远。
   - 书中的每个词汇选择都十分精准,使得叙述清晰,情感表达恰到好处。

6. 社会现实反映:
   - 《不对称》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 作品鼓励读者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完美的环境中寻找和创造正义。

7. 文化背景融合:
   - 书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使得故事具有更深的背景和更广的视野。
   - 通过对不同地域、种族和宗教背景的描写,作品呈现了多元化的世界观。
   -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也使其成为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

8. 情感细腻描摹:
   - 哈利迪在书中对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尤其是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展现。
   - 每个情感细节都恰到好处,既增强了故事的共鸣,也让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加真实可信。
   - 情感的真实表达是书中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得人物的经历和心理活动触动人心。

此外,在深入了解《不对称》的精华部分后,可以进一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 探索作者背景:了解莉萨·哈利迪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她的创作动机和文学风格。
- 关注文化差异:考虑到书中涉及的多种文化背景,读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不对称现象,增加阅读的深度。
- 分析人物发展:注意人物随时间的发展与变化,这有助于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反思自身经历:将书中的情景与自身经历相比较,反思自己生活中的不对称关系及其影响。

综上所述,《不对称》以其丰富的故事内容和深刻的主题探讨成为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哈利迪独特的文学手法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思想之旅,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生活中的种种不对称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