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0|回复: 1

《经史百家杂钞套装共8册(全本全注全译)》 余兴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经典 
41VZHBPvnUL.jpg          

书名:经史百家杂钞套装共8册(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余兴安
分类:国学 经典
ISBN:9787101135053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典籍素称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个人以其毕生精力也不可能穷尽,何况我们身处“智能互联”的时代,有那么多的现代知识与技能需要去掌握,能优游于古籍之中的时间毕竟有限。况且古文形成的年代毕竟距离我们已很遥远,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思想内涵及所涉典章制度、人物地理已非我们所熟悉,对于一个不曾受过较多专业文史训练的现代人来说,往往不免望书兴叹,面对宝藏却无从入手。为此,一部优秀的选本乃成为爱好文史的人士修习古代文献的阶梯,清人曾国藩编纂的历代文章选集《经史百家杂钞》正是这样一部符合我们今人读古书需要的选本之一。在清代,《经史百家杂钞》是继《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之后,又一部流传很广、影响甚远的古文选读本。

《经史百家杂钞》的编纂始于咸丰元年(1851)初,成书于咸丰十年(1864)。该书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两汉,下迄明清时期,按体裁分类编排为二十六卷,选录了包括政论、词赋、诏令、奏议、官箴、书牍、颂辞、祭文、碑铭、序跋、传记、叙记、游记、典志等历代文章精品七百余篇。是一部体式全备、取材广泛,熔经、史、子、集于一炉,集思想性、艺术性、致用性于一体。三者比较起来,《古文观止》是私塾读本,选文偏重文辞与文采,《经史百家杂钞》网罗选文的广博和深度则超过了《古文观止》。同《古文辞类纂》相比,《经史百家杂钞》增加了叙记、典志,在重视选文的文辞之外,除《古文辞类纂》偏重义理、词章、考据三条选文标准之外,更强调其选文的“经世济民”之用,认为“四者阙一不可”(«求阙斋日记类钞»),突出“文”与“道”的结合,其实用价值远在《古文辞类纂》之上。《经史百家杂钞》,名曰“杂钞”,其实不杂,毛泽东认为它“孕群籍而抱万有”,道旨与文采兼备,可为国学之入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史百家杂钞套装共8册(全本全注全译)》,由余兴安负责译注,是一本对曾国藩编纂的古文精粹文集进行全本全注全译的作品。全书不仅包括了各类文体,还涵盖了经、史、子三个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共分为二十六卷,展现了中国古代文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下面将针对该书的多方面内容进行点评:

1. 编纂背景:
   - 体现了曾国藩对古文的深厚造诣和独到见解。
   - 反映了清代学者对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传承意识。
   - 曾氏通过编纂此书,意在提炼经典,以资后学。

2. 选文范围:
   - 覆盖经史子集,呈现了中国古籍的广度与深度。
   - 收录的文献种类多样,包括论著、词赋等十一类文体。
   - 选文均为影响深远、具有历史地位的代表作。

3. 译注质量:
   - 余兴安教授的译注保证了学术性和权威性。
   - 注释详尽,方便读者深入理解古代文言文。
   - 译本注重古今贯通,使得古典文献更加贴近当代读者。

4. 文化价值:
   - 弘扬传统文化,为现代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思想文化的窗口。
   - 促进了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传播。
   - 透过不同文体的选文,映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风貌。

5. 教育意义:
   - 作为教育资源,对学习古文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可以作为高校以及研究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教材。
   - 引导读者思考和探索古籍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6. 阅读体验:
   - 全面的分类与精心的编排,使读者易于浏览和选择性阅读。
   - 注释和译文让古代文献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吸收。
   - 套装版的形式适合收藏和系统学习。

7. 版本特色:
   - ISBN的统一标准,确保了版本的正规流通和识别。
   - 全本全注全译的方式提供了比对读原文的可能,增强了学术价值。
   - 套装共8册的呈现方式,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8. 传播影响:
   - 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在线售卖,扩大了书籍的传播范围。
   - 通过现代的在线阅读平台,使得更多读者能够接触到这部作品。
   - 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国学和经典文学的认知与兴趣。

此外,为确保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本书,可能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熟悉一定的古文知识背景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 鉴于篇幅较长,读者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入手阅读。
- 考虑到复杂性,初学者可能需要辅以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进行辅助阅读。

总的来说,《经史百家杂钞套装共8册(全本全注全译)》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教育性的古籍译注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广泛和深邃,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扇深入了解并学习古文经典的大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