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1|回复: 1

《六朝文明(中译修订版)》 丁爱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s33889246.jpg          

书名:六朝文明(中译修订版)
作者:丁爱博
分类:中国 历史
ISBN:9787520178945      

内容简介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时代,政权割据、战争频发、人口迁徙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正是在这个所谓的“黑暗时期”,中国的艺术、技术、思想和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外来货物,也带来了新的宗教和文化。得益于民族融合与南北差异,这一时期的服饰风格、饮食习惯、墓葬雕塑、音乐舞蹈等无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差异。

美国资深汉学家丁爱博认为,六朝是一段非常复杂的时期,对它进行任何“标签式概括”都不会很贴切。他以考古出土实物为基础,对照传世文献,既宏观阐述了六朝的政治与社会,又细致描绘了六朝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全景式的六朝图卷。

作者简介

丁爱博(Albert E. Dien),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1927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曾师从薛爱华(Edward H.Schafer)、陈世骧、赵元任等学术大师学习中国中古历史、语言与文化,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是美国早期中古中国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先后获斯坦福大学“卓越终身成就奖”和台湾师范大学“杰出校友”称号。已出版《六朝文明》(Six Dynasties Civilization)等专著,《早期中古中国的政治与社会》(State and Societ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剑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The Six Dynasties)等编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汉学家丁爱博(Albert E. Dien)的《六朝文明》是一部深入探讨公元3世纪至6世纪后期魏晋南北朝历史与文化的学术著作。书中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还涉及了文化艺术和宗教思想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六朝时期中国的历史画卷。

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展开对该书精彩部分的点评:

1. 历史背景
   - 历史定位:书中对“六朝”一词的解释超越了南京金陵地域的局限,拓展到涵盖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视角。
   - 时空跨越:详细阐述了从三国到南朝的历史脉络,为理解此时期的政治变迁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2. 政治变革
   - 政权更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六朝时期各朝代的兴衰起落,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 政治影响:讨论了政权更迭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突出了六朝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 经济发展
   - 经济结构:分析了六朝时期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 货币流通:探讨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反映了经济进步的一面。

4. 社会结构
   - 等级制度:描绘了六朝社会的等级结构和阶级差异,以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族群融合:强调了北方民族与汉族的互动与融合,展示了文化多元性的社会特征。

5. 文化艺术
   - 艺术风格:解读了六朝时期特有的文化艺术风格,如雕塑、绘画和建筑的创新与发展。
   - 文学成就:对六朝文学进行了深度评述,彰显了文学在塑造文化认同中的重要角色。

6. 宗教思想
   - 宗教发展:深入探讨了佛教与道教在六朝时期的传播、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 思想交流:分析了不同宗教思想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丰富多元的思想文化景观。

7. 人物事迹
   - 历史人物:通过介绍六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深化了对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理解。
   - 人物影响:评价了这些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长河的贡献和影响,增强了历史的生动性和教育意义。

8. 写作方法
   - 叙述方式:以时间为线索的叙述方法使复杂的历史事件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 文献引证:丰富的文献引证和详实的资料支撑,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此外,读者在阅读《六朝文明》时,可以注意其对细节的精准刻画和对历史人物形象的生动展现,这些都是书籍的亮点所在。同时,考虑到书中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具备跨学科学习背景的读者将会更容易理解和吸收书中的信息。

总的来说,《六朝文明》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全面而细致的历史剖析,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不乏微观的深度挖掘。丁爱博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用比较和跨文化的视角呈现了六朝时期的复杂性与独特性。这本书不仅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对于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