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回复: 1

《铁皮鼓》 君特・格拉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s33996289.jpg          

书名:铁皮鼓
作者:君特・格拉斯
分类:文学
ISBN:9787020163687      

内容简介

1959年《铁皮鼓》面世,标志着战后德语文学的崛起,鼓手奥斯卡从此在世界文学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

《铁皮鼓》是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奥斯卡生于1924年,三岁时目睹了成人世界的荒诞无聊,决定停止长高。他经历了“二战”带给波兰和德国的苦难,见证了纳粹的罪行。三十岁时,这个将现实敲入鼓声,将玻璃唱碎的人,在精神病院写下自己的生平和家族故事,他试图在其魔幻现实自传中证明,自己是充满假象、谎言和罪恶的世界中的特立独行者。

1979年,由施隆多夫执导的同名电影上映。该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外语故事片奖。

作者简介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201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 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中过多的色情内容曾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少批评。

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自1956年起发表3部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同时创作了荒诞剧《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等。其中反响较大的是关于1953年柏林事件的《平民试验起义》(1966)。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此外还有《猫与鼠》(1961)、《非常岁月》(1963,亦译《狗年月》),合称为《但泽三部曲》,成为一幅描绘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长篇小说《鲽鱼》(1977)和《母鼠》(1986)都继续使用了怪诞讽刺的手法,将现实、幻想、童话、传说融为一体。《蜗牛日记》(1972)则为一部纪实体的文学作品。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语言之新颖,想象之丰富,手法之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99年他成为成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皮鼓》这部作品精彩部分聚焦于奥斯卡这一形象独特的主人公,以及他眼中的战乱世界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下是对这本书中精彩部分的点评:

1. 奥斯卡的奇异决定:奥斯卡在三岁那年,因为目睹成人世界的荒诞和纳粹势力的猖獗,作出了停止长高的决定,宁愿成为侏儒,这一超现实的决定影响了他的一生,并成为贯串全书的核心线索。

2. 战时生存的描绘:描述奥斯卡经历了“二战”期间波兰和德国的苦难,见证了纳粹的罪行。通过奥斯卡的眼睛,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混乱与恐惧,以及纳粹暴行下的荒谬生存场景。

3. 荒诞性格的塑造:君特·格拉斯通过对奥斯卡个性的刻画,展现了一个既怪异又疯狂的社会面貌。奥斯卡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疯狂与荒诞。

4. 反思人性的深度:奥斯卡观察到的成人世界的丑恶,特别是母亲与表舅布朗斯基的偷情,让他陷入对人性的冷眼旁观和深度反思中,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是书中极具深度的精彩部分。

5. 丰富象征的运用:在《铁皮鼓》中,时钟、香草调味汁等元素都富有象征意义,如时钟代表成人世界的幼稚和奥斯卡对此的反叛,这些细节之处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巧妙的叙事技巧。

综上所述,《铁皮鼓》中奥斯卡的成长经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探索、以及丰富象征意义的运用,构成了书中引人入胜且深具思考价值的精彩部分。格拉斯通过奥斯卡这一独特的视角,不仅呈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也展示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