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回复: 1

《吕思勉极简中国史》 吕思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51GR4hKBNDL.jpg          

书名:吕思勉极简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分类:中国 历史
ISBN:9787553814834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的著作有很多,吕著版却是个中典范,一经出版,畅销至今。

本书以国民历史读本、吕思勉第三部通史巨著(也是zui后一部)——《吕著中国通史》(上册于1940年出版,下册于1944年出版)初版为底本进行整合,精编精简,为你极简勾勒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全貌。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中国政治史,集中探讨了中国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以及中国历史大势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古老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脉络。

独特的“政治史+文化史”的双重叙述视角,打破了以往通史写作的代际划分模式,即翻即读;删减不必要的、冗杂的文献考据,融合更多吕氏自身的意识观点,提纲挈领,生动有趣。

一本书让你轻松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 备受易中天推崇的史学泰斗、一代史学巨人吕思勉,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其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以及大量史学札记,共计八九百万字,毕生致力于国人的历史教育。

★ 本书以国民历史读本、吕思勉第三部通史巨著(也是zui后一部)——《吕著中国通史》(上册于1940年出版,下册于1944年出版)初版为底本进行整合,精编精简,为你极简勾勒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全貌。

★ 删减不必要的、冗杂的文献考据,融合更多吕氏自身的意识观点,提纲挈领,生动有趣,更加适合大众阅读的一版国史经典就此问世。

★ 独特的“政治史+文化史”的双重叙述视角,包含54个中国历史切片,打破了以往通史写作的代际划分模式,即翻即读,领略不一样的历史阅读体验;也修正了吕氏之前作品中因民国纪年而造成的年代定位不明的问题。

★ “中国通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写作的一种题材,知名史家几乎都尝试过,据统计百年间不下有六七十种版本,唯有吕氏著作畅销至今。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

字诚之,生于江苏常州,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开始阅读史书,16岁便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知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世的历史研习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先生一生著作宏富,潜心治学不求闻达,史德与史识兼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自我寻找:在异国他乡的旅程中,主人公不断探索自我,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心理变化和自我调适。

4.这样的叙事手法不仅丰富了情节,也使得读者能跟随不同线索体验历史变迁的波澜壮阔。
治愈之旅的寓意
   - 细节铺陈:作者对历史细节的精确描绘,无疑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吕思勉极简中国史》的精彩部分在于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丰富的史识内容,流畅   - 心灵疗愈:全书以“治愈之旅”为主题,通过主人公的身心恢复,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无论是宫廷中的尔虞我诈,还是战场上的生死较量,每个场景的细节都被充分展现,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沉浸感。

3. 主题表达
的笔调,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史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叙事结构独特:
   - 希望的象征:治愈并不意味着生活的全然好转,而是通过接受和面对现实,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动力。

   - 历史反思:《弃长安》不仅是对安史之乱的历史再现,更是对于权力、欲望、人性和社会变革的深刻反思。   - 《吕思勉极简中国史》采用政治史与文化史并行的叙述方式,这在传统通史中较为罕见。
5. 精妙的叙事技巧
通过不同的人物命运,展示了个体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无奈,引人深思。
   - 政治史部分突出各个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揭示中国历史的演变大势。
   - 文化史部分则系统地展现了古老中国在社会、经济及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

   - 文化探究:书中对唐代文化背景的细致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厚功底。2. 史识内容丰富:
   - 流畅叙述:傅真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流畅的叙事节奏,使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行动进展。
通过对诗人、内廷、政争的描述,体现了当时文化的繁荣与政治的复杂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唐朝文化与历史的窗口。
   - 吕思勉先生拥有深厚的史学研究基础,其历年讲稿和研究成果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扎实的学术支撑。

4. 语言风格
   - 情节布局:书中精心设计的悬念和高潮,使得整个故事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6. 丰富的意象与隐喻
   - 书中以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史料详细记叙了从远古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覆盖广泛,信息量大。

   - 文笔细腻:张明扬在《弃长安》中运用了细腻而又不失力度的语言。3. 笔调流畅易读:
这种独特的文风既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又能在细腻的描绘中体验到人物的情感波动。
   - 意象运用:如“斑马”既是一种动物,又暗喻着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 意境深远:书中不乏富有诗意的描述,这些描述不仅美化了文本,也加深了作品的艺术层次。   - 吕氏用白话文写就这部史书,使得历史知识更加易于普及和理解。
   - 隐喻含义:多次出现的隐喻,如湄南河畔的丛林、斑马等,增添了文学作品的深度和解读空间。
   - 流畅的笔调提升了阅读体验,即使是深奥的历史知识也能变得引人入胜。

4. 洞察中国文化:

7. 社会与个人的反思
   - 下编的文化史部分精准地划分并总结了中国文化的特有特点。
   - 社会现象:通过主人公的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生育问题、心理健康等普遍关心的话题。
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状态时,语言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相得益彰,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 情节设计
   - 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细节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5.   - 个人选择:故事鼓励读者思考如何在社会压力下坚持个人选择,维护个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编辑名人推荐:
8. 情感与人性的探索
   - 扣人心弦:在《弃长安》中,张明扬精心构筑了一系列高潮迭起的情节。   - 全新精校典藏的版本附有8幅全彩主题插图,增加了历史进程的直观感受。
   - 情感深度:书中对人物间的情感交流进行了细腻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维。
   - 1008条专业注释有助于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深度品读历史细节。
从宫廷的阴谋诡计到战场的生死较量,每个转折点都设计得惊心动魄,令人屏息。
   - 道德抉择: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道德选择,促使读者思考何为善良以及如何在困难中作出正确的决定。

   - 疏简流畅的版式设计,适合阅读和收藏,并附赠精美书签增添阅读乐趣。

6. 权威版本认可:
   - 合理推进:尽管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杂,但作者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过渡,使得每一个情节都能自然流畅地推进,此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斑马》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内容与深意,并且能够激发读者对于生活、社会以及人性等方面的深层次思考。

   - 吕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是国民历史读本中的权威版本。
既保持了故事的连贯性,又增加了情节的可预测性和合理性。

6. 文化内涵
   - 自出版以来,受到广泛的认可,并畅销至今。

7. 创新通史写作:
   - 历史反思:本书对于安史之乱的深入剖析,提供了对这一历史事件更为全面的视角。总的来说,阅读《斑马》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不仅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文化探索,更因为它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不平凡的生活经历。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追踪,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索。
   - 融合了作者的个人史识与见解,打破了传统通史著作枯燥乏味的编写模式。
这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成为了值得反复阅读与品味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