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回复: 1

《十力丛书(全14册)》 熊十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516zoDu5bQL.jpg          

书名:十力丛书(全14册)
作者:熊十力
分类:哲学 国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熊十力,原名熊继智,其融贯儒释道,博通经史,并充分吸收西方学术资源,终成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其学说影响深远,后来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

《十力丛书》共14册,除少量与学问无关的零散文字未收以外,实为熊十力作品全集。从内容上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以《新唯识论》《体用论》为代表的,系统地表达熊十力哲学思想的著作,此外还包括《新唯识论》出版之后,熊十力跟学界教界的反对者论战的《破破新唯识论》《摧惑显宗记》。

第二类是熊十力用现代读者容易了解的方式,阐述和阐发传统学问的著作。如《读经示要》《乾坤衍》《与友人论张江陵》《韩非子评论》,又如《佛家名相通释》《唯识学概论》《因明大疏删注》。第三类则是熊十力的书信、札记、谈话的结集,包括熊十力生前自定的《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存斋随笔》,还有我们新编的《熊十力论学书札》。后一种主要以熊十力晚年论学书信为主,搜集他书未收和新近发现的信札。这类作品的特点是活泼易读,可充分领略率真剀切、元气淋漓的熊氏风格。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本书收录的两部著作均为熊十力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自撰讲义。《唯识学概论》系熊先生讲授唯识学的第一部讲义。本书以玄奘、窥基之学为旨归,简明扼要地概述唯识学的思想体系,为唯识学的入门书,亦可作为研究《新唯识论》的参考。

★《新唯识论》:熊十力一生心无旁骛,潜心著作,成果累累,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作为其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识论》。

★《破破新唯识论 摧惑显宗记》:本书收录了熊十力的两部著作。前者是一部反批评的著作。《新唯识论》(文言文本)1932年出版后,南京支那内学院刘定权(衡如)于同年12月在内院年刊《内学》第六辑发表《破新唯识论》予以驳难。

★《佛家名相通释(外一种)》:本书是一本学习佛学的极好入门书,也是一部系统的简明佛学词典,亦为了解熊十力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

★《读经示要》:本书包涵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在读经问题上的观点与洞见,可以给关心此一问题的人以启发。

★《十力语要》:如果要推荐熊十力的代表作,除了《新唯识论》以外就是《十力语要》了。与《新唯识论》相比,《十力语要》因属语录和文章的摘要,更易读,也更能显示熊先生特有的纵横畅达、脱然神解的风格。

★《十力语要初续》:本书乃《十力语要》的续编,仍沿用《十力语要》旧例,辑录书札、论文、杂文等总计42篇,是了解熊十力学术思想和生平的极其重要的文献。

★《中国历史讲话(外三种)》:本书包括由四篇文章组成,涉及中国历史、哲学、经学、科学等丰富内容,从中可以一窥熊十力的民族观、历史观、科学观及学术史观。

★《韩非子评论 与友人论张江陵》:本书收录了熊十力的两部著作。《韩非子评论》(原题《正韩》)系胡哲敷据熊十力先生讲授内容整理并经熊先生修订而成。

★《原儒》:本书是熊十力论述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主要包括《原学统》《原外王》《原内圣》三篇。全书以《周易》《春秋》《礼运》《周官》等儒家经典为依据,融贯释、道、名、墨、法诸家,综合考辨与分析,抉发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宗旨和内涵,使传统儒家思想得以焕发新生。

★《体用论(外一种)》: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初自佛教唯识学(有宗)入,进而探究空宗,最后归宗《大易》体用不二之旨。本书将《体用论》《明心篇》合订为一册,以见《体用论》全貌。

★《乾坤衍》: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自佛教唯识学(有宗)入,进而探究空宗,后悟入《大易》体用不二之义。

★《存斋随笔》:本书是熊十力最后一部著作。此文秉承熊先生的一贯做法,广引佛儒经典解释“十二缘生”,以此发挥其《新唯识论》到《乾坤衍》的思想。

★《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订本)》是十力丛书的最后一本,在迄今所见的熊十力书信中选择有关论学的部分,完整收入。此次增订,新增书信18封,文章2篇,基本是近年来新发现的。

★★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蔡元培:熊十力乃二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

★★中国现代思想家、理学家马一浮(《新唯识论》):唯有以见夫至赜而皆如,至动而贞夫一。故能资万物之始而不遗,冒天 下之道而不过。浩浩焉与大化同流,而泊然为万物之主,斯谓尽物知天,如示诸掌矣。此吾友熊子十力之书所为作也。

★★《中国哲学资料书》(普林斯顿大学,1963年版):(熊十力)给予唯心主义新儒学以一种更稳固的形而上学基础和更能动的特性。

作者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后定居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涵盖包括哲学、历史在内的多个学科,为读者提供了宽广的知识领域。
熊十力   - 包含艺术、经济等主题,使得读者能够在不同学科间进行思想的跨越和知识的整合。
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其代表作《十力丛书(全1   - 引入科普等内容,将科学的视角与人文社科相结合,呈现综合的学术景观。

2. 体裁丰富多样:
4册)》不仅是其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新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 收录人物传记,理论专著,讲演录等多种体裁,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偏好。
该丛书收录了熊十力的主要哲学著作,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体系和独到的见解。下面对于这本书进行点评:

1.   - 人物传记为读者提供具体的历史人物生平,增加书籍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新唯识论》:该卷阐述了熊十力对佛教唯识宗的理解与创新,试图超越传统唯识学的某些局限,   - 理论专著和讲演录则提供更多深度的理论探讨,满足对学术求知欲望较强的读者。

3.并引入西方哲学的观点,显示了作者在中西哲学融合上的深度思考。

2. 作品内容深刻:
   - 深入剖析人类社会的多重复杂性,让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
《体用论》:此书讨论了“体”与“用”的关系,体现了熊十力在中国哲学传统议题上的重要贡献,   - 讨论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经济波动、文化冲突、科技发展等,具有很高的现实关联性。
其对“体用一致”观的论证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 鼓励读者思考并探索更加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全球化、环境保护等。

4. 作者阵容强大:
3. 《十力语要》:《十力语要》作为熊十力的哲学笔记,集中体现了其日常的思考和灵感,这些札记形式虽简洁,   - 理查德·桑内特等人的作品能够为读者带来高质量的思想洞见。
但意蕴深远,展现了作者随时思考、独立精神的学术态度。

4.   - 各位作者在其相应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广泛的研究影响,增加了书籍的权威性。

5. 阅读方式灵活:
《十力语要初续》:此卷是对《十力语要》的延续,进一步收录了熊十力后期的书信、文章等,   - 创世中文网整理的书籍最新章节可提供无弹窗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舒适度。
反映了作者一贯的学术追求和对真理探索的执着。

   -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纸质书籍或者电子版本,方便不同阅读习惯的人群。

6. 通识教育意义:
5. 《论儒释道》:在这部著作中,熊十力尝试对儒家、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 作为现代西方经典通识读本,该系列旨在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展示了他融通儒释道三家之长的学术风格。

6.   - 通过阅读这一书系,读者可以加深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理解,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经史阐微》:该书不仅体现了熊十力对经典文献的深入解读,
7. 文化价值传承:
也呈现了他如何将经史学问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独到见解。

7.   - 集结现当代的经典之作,传承了西方文化的学术价值。
   - 对于研究和欣赏西方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的读者而言,这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8. 知识更新便捷:
《政治哲学》:在此卷中,熊十力具体论述了其政治哲学观点,反映了他对中国政治的深刻洞察及对国家治理哲学的认真思考。

   - 随着各领域知识的不断更新,该系列所涵盖的内容能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 读者可以通过持续关注该系列的新出版物,保持自己知识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8. 《哲学与文化》:熊十力在此卷中探讨了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哲学发展的影响,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阅读《上海译文睿文馆书系精选》时,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还能从不同角度接受新思想的碰撞,激发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综上所述,《十力丛书(全14册)》是熊十力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在哲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无论是对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该系列都是理想的读物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