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6|回复: 1

《鲁迅经典全集(全10卷)》 鲁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散文 文学 
51UkkBgXzGL.jpg          

书名:鲁迅经典全集(全10卷)
作者:鲁迅
分类:散文 文学
ISBN:9787520520072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为《鲁迅经典全集》,套装共十卷,包括阿Q正传、朝花夕拾、故事新编、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祝福。

★《阿Q正传》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 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 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故乡》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一“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孔乙己》此作是鲁迅“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狂人日记》本书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呐喊》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彷徨》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野草》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祝福》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民主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同志被誉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生命与宇宙:诗作中蕴含着关于生命意义、宇宙与人类存在的深入探讨,表现了作者广阔的思考视野。

叶怡兰的文笔细腻温暖,通过她的叙述,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些物品的温度,体会到作者与它们之间的故事与情感。   - 存在主义观点:某些诗作透露出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存在的主观性。
《鲁迅经典她对于物的极致追求与品味,不仅是对物品本身的欣赏,更是对生活品质的一种提升和追求。

全集(全10卷)》是一套汇集了鲁迅   - 生死观:对于生与死的思考也是诗集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于这一永恒话题的个性化理解。

先生主要文学成就的丛书。3. 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套全集不仅包括了鲁迅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而且涵盖了其一生的思想精华和社会批判。《日日物事》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朋友,带你走进叶怡兰的生活,一起领略那些平凡物件背后的非凡故事。以下是对这套书籍中一些精彩部分的点评:

1. 《阿Q正传》
   - 意象新颖:包慧怡的诗歌中充满了新奇的想象,她的笔下有着异彩纷呈的意象,读后,我学会了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去感受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物”。
这些意象常常带有深刻的隐喻意味。

叶怡兰的《日日物事》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 讽刺与批判: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阿Q这一典型形象的刻画,   - 语言的独特运用: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作者展现了独到的创造力,常常通过非常规的词语搭配和句式结构来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以及小人物在历史变革中的悲剧。
   - 探索未知领域:她的诗歌不满足于现实的描绘,常常尝试探索那些未知或者被忽视的领域。
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物品的精心挑选和用心使用,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生活态度:珍视手中的每一件物品,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